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 ______ 线段来表示(用纵坐标的英文字母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 ______ (上移/下移/不移动),如果将无催化剂催化该反应改为加热条件,则a在纵轴上将 ______ (上移/下移/不移动).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______ (填A或B).
              (3)“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______ ,试管清洁度、淀粉酶用量、淀粉用量等因素为该实验的 ______ 变量.
            • 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2)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______ 组.
              (3)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______
              (4)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如下:甲图是测定40℃时酶B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乙图是酶A、酶B分别与淀粉混合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3)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 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 ______
              (4)根据乙图实验结果分析,在20℃-50℃范围内,酶A的活性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酶B 的活性.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 ______
            • 4.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______
              ______
              ______
              (3)结果预测: ______
              (4)结论: ______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______
            • 5.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试分析:
              (1)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 ______ 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较,酶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______
              (3)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______ ______
              (4)若想探究酶的最适pH,至少应设计 ______ 种不同的pH.
              (5)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曲线.
            • 6.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是 ______ 的鉴定.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制片→ ______ →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如图是1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此细胞所处的状态是 ______ ,⑤中充满着 ______ ,此状况的细胞与其正常情况比较,细胞从外界溶液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吸水力) ______
              (4)某生物课外小组尝试探究pH对某种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经实验得知,该种鱼在18℃不同pH条件下,消化道各部分的蛋白酶活性如图2.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______
            • 7.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在温度为37℃,pH为7.6条件下(二者均最适),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______
              (3)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 ______ (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
              (4)图2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______
            • 8.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 ______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______
              (5)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的赤霉素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其主要机理是 ______
            • 9. 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
              步骤编号 1 2 3 4 5
              操作步骤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蔗糖溶液 加2ml入清水 加入2ml稀释唾液 30℃水浴中 滴入数滴碘液 观察结果
              试管A 30分钟 变蓝
              试管B 30分钟 不变蓝
              试管C 30分钟 不变蓝
              (1)该实验中采用两组对照实验,自变量分别是 ______ ______
              (2)你认为应对该实验步骤 ______ (填编号)进行改进,改进方法为 ______ ,并给予 ______ 条件才能看到颜色变化.改进后,试管C的结果与其它试管比较后,得到的结论是酶具有 ______
            • 10.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2中,在b点之前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会 ______ (填“提高”或“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
              (2)实验1若温度升高5℃,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而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3)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 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