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生成啤酒酿造实验,请根据其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原理:利用固定化酵母菌分解麦芽汁,生成啤酒.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酵母细胞活化.取一克干酵母,放入50mL的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置一小时,使其活化.
              第二步: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取0.7g海藻酸钠,放入另一只50mL的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并搅拌,直至溶化,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加热时,注意火候.
              第三步: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均匀.
              第四步: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将上述混合液滴加到0.05mol/LCaCl2溶液.制成凝胶珠.
              第五步:倒去CaCl2溶液,加无菌水洗涤三次后,将凝胶珠放入500mL三角瓶中,加入300mL麦芽汁溶液,置于25℃下封口,发酵五天后,倒出发酵后的麦芽汁即为啤酒,品尝其口味.
              (1)酵母细胞活化的作用是    .第二步中注意火候指的是    .第三步中为什么要等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    
              (2)凝胶珠的组成是海藻酸钠与    .海藻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3)上述固定化细胞的方法称为    ,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为    色.如果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则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配制的海藻酸钠浓度    
              (4)与固定化酶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5)要想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过程要在严格的    条件下进行,同时要控制适宜的        
            • 2. 桑葚酒‍是一种新兴的果酒,它是水果酒之中的极品,具有滋补、养身及补血之功效.其制作工艺流程为:

              (1)上述流程中,A为    过程,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无菌操作不包括下列的    
              A.无菌操作前应先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B.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菌种转移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C.接种用具、培养器皿等器具和配制的培养基常要用高压蒸汽法灭菌后才可使用
              D.实验完成后所有用过的器皿和培养基等都应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洗涤
              (2)为加快酿酒的发酵过程,B过程的替代方法是加入足量经少量蔗糖活化后的    
              (3)为防止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CO2致使发酵液溢出出现杂菌污染,装量时发酵缸中浆汁的体积应控制在    以下.
              A.1               B.
              1
              2
                            C.
              2
              3
                            D.
              1
              3

              (4)为提高成品桑葚酒的澄清度和纯度,除必要的过滤操作外,可在酒精发酵阶段和澄清阶段分别加入事先经    技术处理后的酵母菌和    酶.
              (5)经此工艺制成的成品桑葚酒的酒精浓度明显高于葡萄酒但仍不超过    ,原因是酒精浓度一旦超过该值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此外桑葚酒还具有桑葚特有的素雅果香和陈酿酒香,其中的挥发性醋酸的来源过程主要为    (用反应式表示).
            • 3.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
              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
              加缓冲液(mL)111
              加淀粉溶液(mL)11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    白管粒(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4. 酶是生物体内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没有酶,生物体内的所有代谢反应都不能进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每当到了丰收的季节,苹果堆满了仓库,但如果交通的不便,就会有很多苹果因保存不当或不能及时运出,而渐渐腐烂变质,苹果腐烂的原因是①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人们想到了榨取果汁,要想使果汁尽可能榨出来,应加入    ,在该物质的作用下,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2)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是一种     酶,它能够分解果胶,从而分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的适宜pH”的课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①本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假定pH的改变对苹果泥成 分无影响),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到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②实验步骤中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
              ③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    ,该实验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3)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①    酶和②    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