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在自然界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或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的排泄物或动植物的尸体)在分解过程会产生对动物毒性很强的氨,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具体过程如图1: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2)硝化细菌通常以方式增殖,当水体过于纯净时,硝化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这种休眠体被称为 .
              (3)对于混有硝化细菌、蓝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悬浮液,可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筛选.在筛选硝化细菌时,其培养基成份包括 
              (以下材料供选择:H2O、葡萄糖、纤维素、牛肉膏、(NH42SO4、KNO3、无机盐、琼脂、伊红﹣美蓝染料),接种后并培养.制备培养基时,灭菌与调pH值的先后顺序是 .如利用上述培养基筛选大肠杆菌菌落,则应另外添加的成份是 , 菌落特征为 .
              (4)将采集自养殖池中的水样1ml稀释100倍,然选取稀释后的水样1ml,接种于上述硝化细菌选择培养基上培养.该实验接种所使用的工具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如图2,则该养殖池每毫升水含有硝化细菌 个.
            • 2.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酵母膏无机盐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
              培养基+++++
              (1)据表判断,培养基(“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多选).
              A.酒精灯        B.培养皿          C.显微镜         D.无菌水
              E.无菌滴管      F.接种环          G.玻璃刮铲
              (3)有同学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1.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4)教师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纤维素分解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2,推测菌株 更适合夏季分解植物桔杆,理由是 
            • 3. 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为达到筛选的目的,应采用选择培养基,本项研究中培养基配置的关键在于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1).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 , 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2.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 4. Ⅰ.细菌常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为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清晰区域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图中清晰区域越大说明 .
              Ⅱ.另一同学将第一步筛选得到的甲、乙、丙三种细菌分别接种到A、B、C三种培养液中,经培养后分别测得它们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液成分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分钟)
              A.葡萄糖、NaCl、PO43-、MgSO443100-
              B.葡萄糖、NaCl、PO43-、MgSO4、8种氨基酸2840-
              C.葡萄糖、NaCl、PO43-、MgSO4、19种氨基酸252580
              注:“﹣”表示细菌没有生长.
              (2)在A培养基中增殖较快的细菌是 . 丙细菌可以在C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B培养液中繁殖,原因是 
              (3)由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复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是 (多选题),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E.水
              Ⅲ.下面是有关某细菌G的四项实验:
              实验1:将G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
              实验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G,产生突变种g1.将g1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3: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G,得突变种g2,将g2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也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4:将g1和g2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4)细菌g1和g2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G发生了 ,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D.不可遗传变异
              (5)实验1至3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G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2和3 中,它们是作为 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6)实验4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 .
            • 5. 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等营养物质(至少写出3种);该培养基是[ ](多选).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通用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2)步骤一采用 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能形成单个、独立的 , 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步骤二各瓶中的培养基加入了A、B两种有机物的目的是 .
              (3)无论是培养基(液),接种前除了要调节pH外,都必须对培养基进行;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原因是 
              (4)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预测可能的结果并推测结论:
              ①A与B两种化合物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瓶中同时存在细菌Ⅰ和细菌Ⅱ,两者未分离.
               .
               .
              (5)经步骤三后,若所有瓶中培养液的A、B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都如55题中①的情况,则应 , 再测定各瓶中A、B两种化合物的含量,直到分别获得每种类型细菌为止.
            • 6. 为了筛选土壤中能够降解某除草剂的细菌(目的菌).有人做了如图实验:

              A、B、C培养基中 是唯一氮源,若三次试验结果记录到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1ml土壤浸出液样中含目的菌数为 个.
            • 7. 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Ⅰ、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培育产高酶活力凝乳酶微生物菌种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图1为产高酶活力凝乳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培育过程.

              (1)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是 .
              A.休眠体    B.营养繁殖体    C.孢子        D.营养体
              (2)图1所示的b过程的目的是为 , 接种用的平板培养基在制备时需注意的是 (多选).
              A.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B.倒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C.等到平板培养基冷却凝固后才可以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Ⅱ、在35℃、40分钟内能凝固1mL10%奶粉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图2表示图1中提取得到的各种凝乳酶活力检测结果.
              (3)据图2所示,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 组,而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4)A2、A5组酶活力与A0组芽孢杆菌相同,两位同学对此做出了推测:.
              ①同学甲:A2、A5组芽孢杆菌可能未发生基因突变,用 技术检测即可证实.
              ②同学乙:A2、A5组与A0组酶活力虽然相同,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理论上的解释是
            • 8. 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 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 处理.为了排除 ,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 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 ,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 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 9. (1)传统发酵技术是我们酿酒、酿醋、制作腐乳、制作泡菜的常用技术,以上技术应用到的主要菌种名称依次是酵母菌、醋酸菌、 、 .制作腐乳与制作泡菜的菌种在细胞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 
              (2)在微生物计数方法中,若不需要区分死菌和活菌,可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若只对活菌计数,常用的活菌计数方法是 法,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完成的操作是 (多项选择)
              A.配制培养基        B.倒平板        C.接种           D.培养
              (3)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是 .
              (4)提取玫瑰油、薄荷油可以利用 把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橘皮中的芳香油可以使用压榨法,但要用 充分浸泡原料,破坏细胞结构,分解其细胞壁的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如果提取柠檬油的原料柠檬花在蒸馏过程中,精油易被水蒸气分子破坏,宜采用 法.
            • 10.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 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 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5)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菌种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C.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