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

              (2)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________点达到最高值,限制反应速率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产物量__________。

              (4)如果反应物是蛋白质溶液,那么加入催化该物质水解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蛋白质彻底水解后得到各种氨基酸,再向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紫色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0分)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图2                                        图3

              (1) 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2) 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3) 图2曲线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2分)。

              (4) 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2分)。

              (5) 能否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原因是          

            • 3.

              为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 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 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 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 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因变量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pH为________ 环境下设置合理温度梯度。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误差随温度上升而___________。

            • 4. 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______。
              (2)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______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
              (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______的设定引物有关,______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
              ①变性温度②退火温度   ③延伸温度④变性时间⑤退火时间   ⑥延伸时间
               (4)下图表示筛选获得的工程菌中编码α-淀粉酶的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mRNA片段包含______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______种。
              (5)获得工程菌表达的α-淀粉酶后,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浓度为1%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

              缓冲液

              50mmol/L Na2HPO4-KH2PO4

              50mmol/L Tris-HCl

              50mmol/L Gly-NaOH

              pH

              6.0

              6.5

              7.0

              7.5

              7.5

              8.0

              8.5

              9.0

              9.0

              9.5

              10.0

              10.5

              酶相对活性%

              25.4

              40.2

              49.8

              63.2

              70.1

              95.5

              99.5

              85.3

              68.1

              63.7

              41.5

              20.8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 5.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底物充足),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选择的酶比较合适的是________(过氧化氢酶、唾液淀粉酶)

              (2)从实验结果分析,在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性最弱。

              (3)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4)如果在时间t2时,向A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2-t3时,A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6)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 6.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生成物量变化曲线变成水平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提前或推后)。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莴笋、菠菜、白菜中酶的提取液和过氧化氢为主要原料,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l)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三次独立重复的实验,该同学至少用了______个试管来探究此命題;每组试管内的反应时间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变量,实验采集的数据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变量。

              (3)该实验的结论有:

              ①酶提取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有最适pH且都相同;

              ②pH偏高或者偏低,同一植物的酶提取液活性都会降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和45℃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入4mL淀粉溶液(淀粉的初始含量为y0g),然后加入pH缓冲液,设置pH值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再加入2mLα-淀粉酶溶液,反应3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认为反应时间过长或加入的淀粉量少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依据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实线部分表示在温度为________条件下测定的结果;使α-淀粉酶完全失活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在某pH条件下测定淀粉的剩余量为y1g,则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该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min。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