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值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某研究小组用大白菜、白萝卜等蔬菜制作泡菜,探究某些因素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分析,食盐用量为___________较好,但要在发酵达___________天以上食用比较适宜。实验中各组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保证___________相同(至少答2点)。

              (2)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为致癌物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泡菜坛的坛盖边沿水槽中要注满水,目的是___________。

            • 2.

              完成下列传统发酵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法。

              第四步:培养。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________________。

              Ⅱ.家庭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 
              (2)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物质的颜色是__________。

              Ⅲ.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易于消化。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卤汤时,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

            • 3.

              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


              (1)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所用盐水需煮沸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泡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_____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等。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后形成________色的染料,然后将_______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______进行目测比较,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5)某校兴趣小组探究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mg/kg):

               

              封坛前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1号坛

              0.16

              0.26

              0.60

              0.40

              0.20

              0.16

              0.10

              0.10

              2号坛

              0.16

              0.21

              0.52

              0.42

              0.30

              0.18

              0.15

              0.15

              3号坛

              0.16

              0.32

              0.70

              0.48

              0.30

              0.25

              0.20

              0.20

              该兴趣小组取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泡菜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如下图。

              (1)制作泡菜时,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盐水,盐水按照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进行配制。

              (2)据图分析,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宜食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项)。

              (4)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比色法,因为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5)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