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有什么作用?

              草树、杨花、榆荚;通过景物描写,写出百花争艳的场景,体现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2) 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历代传诵。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 2.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 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说明。


                                                                                        


              (2)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3) 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画线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4)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 3.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


              (2) 作者引用“燕然未勒”的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坏?

            • 5.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词语积累:

              摧:______________。

              甲光:_______________。甲,指 ____________ 。

              金鳞开:___________。金:                        。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霜重鼓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龙: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

              (2) 本诗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790~816),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_____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 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易水”既表明_______________,又暗示____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____: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6)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_______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 6.

              回顾”渔家傲”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1) 塞( )下:                   之地,这里指                   
              (2)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                  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 边声:                  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 千嶂( ):                  的山峰;崇山峻岭。
              (5) 燕( )然未勒:指                未平,                 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                 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 羌( )管:即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 悠悠:形容声音                
              (8) 寐( ):                ,不寐就是                 
              (9)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10)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1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12)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                ”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                 ”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1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14)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15) 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                                             
              (16)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7)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1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词的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7.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下列对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这首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 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一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此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借“夜郎西”寄托对好友的思念。

              C.《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天净沙·秋思》语言精练,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副生动的图景。
            • 9.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词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10.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2) 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写一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