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A、此非恶声也:不是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其甬道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卒于官。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①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
            • 2.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己。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项羽己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
              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二万渡河太祖乃悟,用其人(《赵普》)
              D.与秦军遇,九战,其甬道池中奇峰壑,陡上陡下(《于园》)
              (2)下列几组句子,句式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D.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4)文中刻画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 3.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
            •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柔梢风 
              ②风力虽尚 
              ③而此地与余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能不游堕事以是人多书假余
              B.红装蹇者乐亦无穷也
              C.若脱笼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作飞沙走石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C.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D.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5)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 5.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善琴(弹)B.在高山(心情)
              C. 逢暴雨 (士卒)D.吾于何声哉(逃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钟子期必得B.乃援琴而鼓
              C. 飞何功D.过惠子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
              B.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②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忘亦死,举人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书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曰,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卜者知其目陈胜
              B.①上便外②此殆天所以资
              C.①多应者②诚开张圣听
              D.①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扶苏数谏故②安陵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B.①安陵君许寡人②百姓多闻
              C.①医好治不病以为功②足下卜鬼乎
              D.①天下云集响应②蹴尔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4)文中写起义根据形势首先提出的策略是: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5)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 7.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屠自后断其战战
              B.增笑耳一狼得骨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盖以诱恐前后受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狼洞其中其恕乎
              B. 久妇拍而鸣
              C.刀劈狼首蒙辞军中多务
              D.后狼止前狼又至结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
              B. 本文主要采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
              C. 文中的两个形象特征鲜明:狼阴险狡诈,屠户机智勇敢。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点明全文主旨。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两三级              ②贻•以金钗    
              ③人履•其板              ④但•逐层布板讫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密 使 其 妻 见 喻 皓 之 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①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9.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常有高/猿长啸.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
              御风(奔跑)     B、沿
              阻绝(逆流而上)
              C.
              王命急宣(有时)     D、至于夏水
              陵(冲上,漫上)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出了山之高峭.
              C.文章通过对三峡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和喜爱之情.
              D.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各项中与“吾妻之美我者”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烫熨之所及也
                  B.辍耕之垄上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