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
              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
              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
              (3)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
              (4)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
              (5)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6)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7)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
            • 2.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她”
              第3小节灰头土脸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2)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3)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⑪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 4. 妈妈的树
                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白杨树比香椿树高大了许多,妈妈却说白杨树是比香椿树晚一年栽的.刚栽下的时候,香椿树比白杨树高了好多,可是只一年的时间,白杨树就长过了香椿树.妈妈很喜欢白杨树.她常说白杨树是上天赐给大地的树,它总是高昂着头,连着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树叶一个劲儿向上长,想回到天堂里去,所以它比其它树都要长得高,长得快.妈妈希望我和弟弟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我也很喜欢白杨树.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再上树就要打断你的腿…”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妈妈把柿子树栽在了猪圈边.柿子树的树冠长得像一把巨大的伞,大半个猪圈都让它给盖住了.盛夏的时候,猪就躲在树荫底下乘凉.柿子树那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从春天开花一直延绵到秋果累累,完全遮盖住了猪圈的气味,让一个农家院子自始至终都萦绕着淡淡的香气.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那天晚上,妈妈                                      .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栽树,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有哪些?根据文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请说说“美”的含义.
              (3)请在第⑥段横线上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50字左右)
              (4)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妈妈”的形象.
            •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题目正确、工整的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2)选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请在选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的语句.
              (5)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如何理解选文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
              (7)读完选文,你内心必定有所触动,那么请选择一件你的童年趣事,把它写下来.
            • 6.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4)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甶: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 7.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5)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一声吆喝
                                                   召 唤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
                                                                          (选自《美文》,2006年4月)
              (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
              (2)第3自然段“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3)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
              (4)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
              (6)文章结尾一段写道:“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9. 趴  下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他决定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人要打劫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她犹豫迟疑的样子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友说‘Hit the floor’时,我是要朋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 the floor”有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字.”
                                                         (选自《读书文摘》2011年2月总第210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
              (3)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
            • 10. 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耽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3)“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4)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