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记叙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E、说明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______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______
              (3)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______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条大毡子。______
            • 2.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打碎的体温表
              毕淑敏
                   ①小时家中有一枚精致的体温表,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大约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自己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②我拧开黑色笔套,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
                   ③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宁澈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
                   ④我百般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生犹如檐下冰棱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游动……罪魁是缝纫机板锐利的折角。
                   ⑤怎么办呀?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⑥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⑦妈妈回来了。我默不作声。我把那只空钢笔套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妈妈主动发现它。我坚持认为被别人察觉错误比自报家门要少些恐怖。
                   ⑧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⑨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
                   ⑩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⑪“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
                   ⑫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体温。母亲是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⑬妈妈的口唇有一种菊花的味道,那时她患很重的贫血,一直在吃中药。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每一只眼睛看定我的每一只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的脸庞全部,只感到一片灼热的苍白。 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体温,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⑭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
                   ⑮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
              (1)本文存在一条感情线索,请把它找出来。
                  看到体温计,心里    →打碎体温计,备感    →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潜意识里    →妈妈用身体为“我”量体温,“我”心中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品味其深刻的内涵。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
                  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在半空。
              (3)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中的划线句子。
              (5)选文结尾写道:“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试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栽”包含着哪些内容。
            • 3. 老黄牛
              伍维平
                  ①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③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 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④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⑤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⑥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⑦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⑧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⑨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以往”的辛劳。
              B.“老黄牛”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C.老黄牛因为衰老,再加上拉得重,所以一条腿就断了。
              D.“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表现出主人在兽医的建议下盘算杀牛卖钱的残忍心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
              (3)联系上下文,探究第 ④段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有何用意?
              (4)有人评价伍维平的文章“行文里并不见一星半点的冷酷语言,但在平淡而又沉静的叙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丝沉痛。”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父爱岂止八十里
                  小时候,我家有辆永久牌自行车,是母亲买给在大同煤校上学的舅舅的.买的时候就是旧的,他骑了几年就更破旧了.后来,舅舅毕业分配到外地,母亲就把车子寄放到村上庙里老和尚住的后大殿.
                  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我接到省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一中离我家十里地,又没有公共汽车.我很想买辆新的自行车,母亲却说:“让老师父把大殿的车子取出来,擦洗擦洗骑去吧.”我自然嫌弃.
                  父亲说:“锈了修不好,闸不灵,娃娃出了事儿咋办?挣钱为啥?不就是为了给俺娃花?爹给俺娃买辆新的.”
                  那时车子是紧俏商品,没个关系不好买.他托了好几个人都没能买到,只好趁去怀仁打工时给我买.一次来信,说买到了,是一辆绿色的飞鸽车,加重的,还说等有了顺路车就给我捎回来.我心想,哪会一下子就有顺路车?就写信对父亲说:“怀仁每天都有回家的火车,托运回来多方便.”我还催他说,学校就要开学了,可我还不会骑,我总得提前学会才行,学会也还得再练练,练得很熟才行.实际上,那时的我早就会骑,骑得还挺溜.
                  父亲倒是把车子给弄回来了.可他不是给托运回来的,他是一步一步地推着,推了八十多里推回来的.
              那天半夜,我正睡得香,听母亲说:“好像有人叫咱们.”她拉开灯,听听,确实有人在敲门.母亲说半夜三更的会是谁,穿好衣服就去开门,我也跟在后面.
                  天啊,是父亲!
                  他正扶着一辆自行车,站在那里,身子摇晃,好像要倒了.我和母亲急忙把他搀进屋,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我赶紧去扶他起来,他不让动,摆着手说:“缓缓,让爹缓缓.”又伸手说:“给爹倒口水.”我拿起暖水瓶,他摆手说:“冷水.拿瓢.”我从缸里舀出多半瓢水递给他.
                  这时我发现,他的灰衬衣上全是土,他的裤腿挽着,全是泥.
                  他喝光了瓢里的水,接着说为了抄近路,他蹚着水过的十里河,可过河的时候把脚给崴了,一拐一拐地又走了十里路,拐回了家.
                  这不会骑车的人,推车子会更费事,走个三五里也还好说,可八十里走下来真是不敢想的事.他从一大早就开始走,整整走了十八九个小时,最后这十里路,还是拐着瘸腿.而那一年,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坐在地上一动不想动,我站在那里陪着他.
                  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汗水把脸上的土灰淌得一道道的,顺着皱纹的方向密密地织着,连他的眼角嘴角都是泥,嘴角好像还有血.我不禁暗暗地叹气,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
                  缓了好大一阵子,父亲才让我扶起他.母亲去做饭,我伺候着他洗了脸,换了衣裳.我给他脚盆里添上暖瓶的水,他靠着炕厢坐在板凳上烫脚.
                  我问他为啥不托运,他说他到怀仁火车站打听了,托运得半个月以后才到,“我怕误了俺娃学车.多学半个月跟少学半个月,那就是不一样.”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忍的泪水终于成串地流下.
                  父亲一看,赶紧说:“过河时把车子弄泥了,俺娃出院把它擦擦.”
                  当我擦完车子进屋时,母亲做好了饭,而父亲,脚泡在水盆里,坐着小板凳,身子靠着炕厢,就那么睡着了?
              (1)概括写出父亲推车回家后累得筋疲力尽的表现. 
              (2)读选文第7段,说说“我”当时的心情,并分析原因.
              (3)选文第13段对父亲的外貌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
              (4)结合选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听了,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忍的泪水终于成串地落下.
              (5)请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以“那八十里的路啊”为开头,给本文补写一个结尾.40字左右.(3分)那八十里的路啊,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篇交代母亲给舅舅买自行车却舍不得给“我”买的情节,与父亲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母亲爱舅舅甚于爱“我”.
              B.选文第5段在行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蕴含了“我”内心的复杂情感.
              C.选文第8段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洁,说明他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
              D.选文第16段中,父亲让“我”去将脏了的自行车擦干净,是因为他理解“我”对自行车的珍爱,也和“我”一样喜欢这辆车.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⑪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有删改)
              (1)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    
              (2)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答:    
              (3)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答:    
              (4)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 6. 文学类文章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揭老底
                                                         赵新
                  那一年,儿子8多,老爹30岁.
                  那一天吃过早饭,儿子背上书包要去上学,老爹扛上锄头要去下地.两个人在大门口分手的时候,老爹说,狗蛋,到了校里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要安分守己;儿子说,爹,你放心,有你管教着,我哪敢调皮捣蛋,等什么时候考试,我一定给你拿个第一!
                  他们笑了笑,然后各走各的.
                  晌午了,老爹淌着满头大汗回家吃饭,家里却没有儿子.
                  老爹问女人:狗蛋呢?
                  女人说:他还没回来,要不你先吃?
                  老爹说:等等吧,孩子还小,上学挺费脑筋,他不在我也吃不下去.
                  等了一小会儿,儿子没有回来.
                  等了一大会儿,儿子还是没有回来.
                  老爹沉不住气,就到小学校里去问老师.老师摊开双手说,你问我我还问你呢,你家狗蛋今天上午就没来上学,怎么回事?
                  老爹一下子懵了.老爹压根没想到儿子敢和他耍心眼儿,小小年纪就弄虚作假,光天化日之下糊弄老子!
                  老爹觉得自己丢了尊严丢了脸面,让老师小看自己.
                  老爹在村南的树林里找到了儿子.儿子正爬在一棵老杨树上掏那个鸟窝,爬树的姿势很像一只灵巧的猴子.
                  老爹怒不可遏地吼道:狗蛋,你个驴日的东西!
                  儿子压根没想到老爹会来找他.老爹的一声怒吼如同晴天霹雳.儿子猛地受了惊吓,双手一抖从树上掉了下来,啃了满嘴沙子.
                  老爹也不管儿子摔得轻重,上去就踹了儿子两脚,怒火中烧地道:叫你上学你不上,你还和我耍把戏,活该,摔死你!
                  老爹又骂:你滚蛋,你不是我儿子!
                  儿子很倔,躺在那片沙滩上和老爹犟嘴:爹,你打吧,你把我打死!
                  儿子爬起来,挥了挥拳头说:爹,别看现在我打不过你,等你老了以后你打不过我,你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若干年过去以后,儿子60岁.老爹82岁.
                  晚上儿子照例给老爹洗脚,一年四季儿子每天晚上都给老爹洗脚.
                  儿子把水倒进脸盆,把老爹的裤腿挽起来,笑皱了一张脸说:爹,咱们开洗.
                  儿子跪在老爹跟前,一边洗一边搓,咯吱吱,咯吱吱,声音如诗如歌,柔韧绵长,很有韵味.
                  正是春天,屋里只有蟋蟀叫起来,咯吱吱,咯吱吱,声音如诗如歌,柔韧绵长,很有韵味
                  灯光闪闪,和风悠悠,老爹倚墙而坐,合了眼睛听歌,舒服得如痴如醉.
                  老爹哼了起来:咯吱吱,吱吱咯,又是洗又是搓,没酒我也醉,我儿孝顺我.
                  老爹突然问道:狗蛋,你还记得那件事情么?那一年你上树掏鸟窝,从树上摔下来…
                  儿子说:记得记得,那一天我逃学,爹骂我是驴日的.
                  老爹红着脸笑了: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会那样骂你么?
                  儿子也笑了:爹还不让我回家,说我不是你儿子…
                  老爹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别光揭我的老底,你不也说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话么?要不你就打我两下,我现在是没有还手之力.
                  儿子说:爹,你别和我一般见识呀,那时候我不还是一个孩子么?
                  老爹说:狗蛋,爹现在可不是和你算后账,爹是想问问你,爹那两脚踹下去,你是不是疼得火烧火燎,头昏眼黑?
                  儿子说:爹,疼是疼,只疼了那么一小会儿.
                  老爹说:可是爹疼了50多年…
                  一连串的泪水落下来,很响亮地掉到了脸盆里.儿子抬头一瞅,老爹泪光闪闪,哭得像个孩子.    
                                                                               (选自《金山》有删改)
              (1)儿子八岁时的一天,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A.与老爹告别--逃学--被老爹踹了两脚
              B.跟老爹说要拿第一--掏鸟窝--摔下树来
              C.老爹等他吃中饭--老爹到村南树林找他
              D.逃学--掏鸟窝--被老爹踹了两脚
              (2)从这一天老爹的做法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举出两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正是春天,屋里有只蟋蟀叫起来,咯吱吱,咯吱吱,声音如诗如歌,柔韧绵长,很有韵味”的作用.
              (4)下列对这篇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年,儿子8岁,老爹30岁.一‘若干年过去以后,儿子60岁,老爹82岁.”两句,以时间的流转显示情节场景的变换,文脉清晰,思路明了.
              B.“等了一小会儿,儿子没有回来.”‘‘等了一大会儿,儿子还是没有回来.”独立两段    形成排比,写出了老爹等待儿子焦躁漫长的过程,表现了老爹脾气的暴躁.
              C.“叫你上学你不上,你还和我耍把戏,活该,摔死你!”“你滚蛋,你不是我儿子!”原汁原味的本色语言,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味醇耐品,情趣盎然.
              D.“一连串的泪水落下来,很响亮地掉到了脸盆里.儿子抬头一瞅,老爹泪光闪闪,哭得像个孩子.”温婉细致的父爱跃然纸上,醒目的视觉冲击,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5)读完连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印证你的感悟.
            • 7.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
              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象,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1)填空:这篇文章以第①    人称的口吻,按 ②    顺序,主要运用③    、④    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    (填2至4字)这件事.
              (2)第⑩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第⑮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 8.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振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1)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本文理论论据的名言警语.    
              (3)文中叙述林肯先生平静地面对别人的羞辱,其作用是什么?    
              (4)体会下面这句话在选文论证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5)有人说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当前中学生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 9.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背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然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2)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⑤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
            • 10.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兰政文
                  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六期,有增删)
              (1)结合选文说说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辐射也不可怕,原因是什么?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首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3段中“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第6段中“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中“可能”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9段开头“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一句,承上总结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启下引出人们不要因此太惧怕,太胆怯.
              (3)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介绍、说明,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并概括一处,分析其作用.
              例子:    
              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应对核辐射,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