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G20杭州峰会核心区域的钱江两岸,每当夜幕降临,(zhù)    足远眺,只见金色的国际会议中心熠熠生辉,银色的杭州大剧院静(mì    庄重,一幢幢高耸的写字楼立面不断变换着各种图案,一会儿是亭台轩榭的江南水乡美景,一会儿是保俶塔的剪影……一座座雄跨钱塘江两岸、造形各异的大桥,正成为沟通世界,连接你我的精神之桥。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   足远眺   静(mì)       轩(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 ”。

              (3)“耸”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高耸”的“耸”意思应为(    )。

              A.耸立   B.引起注意,使人吃惊    C.耸动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一座座雄跨钱塘江两岸、造形各异的大桥,正成为沟通世界,连接你我的精神之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必能 裨补阙漏   裨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行 均         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晓畅军事       晓畅:
              (4)老夫 发少年狂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挽雕弓如满月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亮提出的“汉室之隆”的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句话抒发了苏轼渴望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师表》中提到“死节之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遣冯唐”,分别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其抒情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请从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1)直接抒情。
              例句: ______
              说明: ______
              (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例句: ______
              说明: ______
              (3)虚实结合,进行联想,抒发感情。
              例句: ______
              说明: ______
            • 4.
              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 ______
              (2)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们可爱的性格,她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 ______
              (3)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______
            • 5.
              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______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______ (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______
              (4)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风啊! ______ 。
            • 6.

                                     

                                                      ◆邹璐 

                  ① 我是个恋家的孩子,每个礼拜都要往家里挂电话,每次都是母亲接到,听着母亲那声温柔绵长的“喂”时,心里便升起一丝慰藉……

                 ② 母亲说天气冷了,吃酒的人多了,父亲在酒坊里就更忙了。我眼前便浮现了父亲戴着军帽,穿着解放鞋在坑边忙碌的景象。那顶已经拆了边的军帽是学校军训时发的,军训之后我就一直把它放在家里的旧柜里,父亲掏出他,掸掸灰说还有用就戴上了它。每次从酒坊虚掩的门里,都可以看见父亲戴着它干活的情景……

                 ③ 酒坊里有个大水槽,用来屯热水。当烟囱里冒出烟,四周弥漫着谷子清香时,邻里们都提着水桶,随着谷香寻着我家喊:“香啊,来提热水了,你们家真是酒香四溢,很远就可以嗅到。”父亲挂着憨实的笑,母亲则忙着给邻里勺免费的热水,有时我站在一旁想,多好的人家呀!小弟带着他的小伙伴从这人群、这谷酒香中跑过,夹着脚步声和笑声。
                 ④ 朋友来家里做客总称赞这屋子里满是酒香,定是存了陈年佳酿,母亲听着会赶忙到酒坊里勺上一钵,朋友则连声称谢地端起慢品。父亲在酒坊里盛酒,母亲在厨房里炒菜,菜香、酒香一齐扑鼻而来,客人拿起筷子夹两片回锅肉,抿一小口甜酒,滋吧滋吧的声音便荡漾开来。母亲的厨艺,向来为人称道,在外玩耍的小弟也会嗅着酒菜香跑进家来,直奔厨房,张口便嚷着要吃。母亲责备小弟太馋,小弟做个鬼脸又跑回他的天地去了。
                  ⑤ 家中虽有酒有菜,但还是清贫。酒是自家酿的,菜是自家种的,好似母亲那松散的发式,天然不加雕饰。清贫中有酒香长伴,未尝不觉清贫也是一笔财富,更何况有我和小弟这两个可爱的酒家儿女,父亲和母亲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

              ⑥ 这便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酒香人家”。
                 ⑦ 这便是我要生活一辈子的“酒香人家”。

              (1) 通读全文,请选用文中的短语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文题。 (2) 文中第 ② 段插叙军帽的来历有何作用? (3) 静心阅读第 ③ 段,说说文中加下划线的“好”具体指代哪些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美好品格? (4)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 (5) 积累链接: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请写出一句含“酒”的诗句,并标明作者与诗题。
            • 7.

                                                                                                                                    【甲】                 
                                                                                                                             过邬三湖上书斋

                  [唐]刘长卿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乙】
                                                                                                                                   梅花书屋①

                  [明]张岱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幮(chú): 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閟:同“闭”。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余筑四尺            (2)满三百余朵

              (3)倪迂“清閟”        (4)又以“云林秘阁”

              (2)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前 四 壁 稍 高 对 面 砌 石 台 插 太 湖 石 数 峰。

              (3) 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4) 请写出【甲】诗中的韵脚。 (5) 请解释【甲】诗中“予亦厌微官”句中“予”的含义,并在【乙】文中找出与“予”意思相同的词语。 (6) 古人重视书斋坐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甲】诗、【乙】文中选择了青山、钓竿、白鸟、梅花等景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试以“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为例,赏析这句话的表达妙处。 (8) 读《梅花书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试从房屋环境和交友两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9) 积累链接: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倾心吟咏的对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8.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

              ②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③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④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

            • 9.

              阅读理解

              (一)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①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欣悦          俟                      

              (2)略无慕艳意        慕艳                 

              (3)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                

              ②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作者幼时“抄书”、“借书”和“成年后对同舍生的奢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④作者的求学经历中,一定有是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试选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所获得的启示。

                                                                                           

                                                                                     

              (三)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括三点即可)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4) 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走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 

              (1)那天是周末,春日的黄昏有新榨橙汁的颜色与气息。母亲在下班时打来电话,声音里是小女孩般的欢欣雀跃:“明天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时帮我到威风糕饼店买一袋椰蓉面包。”远远看到了那家店,我的心便一沉:店里竟是人山人海,排队的长龙一直蜿蜒到了店外。

              (2)随着长龙缓慢地移动,我频频看表,又不时踮起脚向前面张望。我站得头重脚轻,饿得眼冒金星。春天独有的暖柔轻风绕满我周身,而在新出炉面包熏人欲醉的芳香里,却裹着我一触即发的火气。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春游,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妈都什么年纪了,还去春游?

              (3)前面的人为了排队次序爆出了激烈的争吵,便有人热心地站出来,统计每个人买的数量和品种,给大家排顺序。算下来我是第三炉的最后一个,多少有点盼头,我松了口气,换只脚接着站。就在这时,背后有人轻轻叫一声:“小姐。”我转过头去,是个不认识的中年妇人。她的笑容几乎是谦卑的:“小姐,我们打个商量好吗?你看,我只在你后面一个人,就得再等一炉。我这是给儿子买,他明天春游,我想,嗯……”她的神情里有说不出的请求,“请问你是给谁买?”

              (4)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给我妈买,她明天也春游。”

              (5)真不明白,整个店怎么会在刹那间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的眼光同时投向我。售货小姐笑了:“哇,今天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买给妈妈的。”

              (6)我一惊,环顾四周才发现,排在队伍里的,几乎都是女人,从白发苍苍到青年少妇,每个人的大包小包,都显示着她们主妇和母亲的身份。“那你们呢?”

              (7)“当然是买给我们小皇帝的。”不知是谁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8)我身后那位妇女连声说:“对不起,我没想到,我真没想到。你妈明天春游……”她脸上忽然浮现出的神往表情,使她整个人都温柔起来,“哪怕坐在草坪上晒晒太阳也好呀,到底是春天。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长大到你这种年纪的时候,才有机会吧。”

              (9)原来是这样,不是母亲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内心深处一个已经埋藏了几十年的心愿。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亲的女儿啊。

              (10)这时,新的一炉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扑鼻,我前面那位妇女转过身来:“你先买吧。”

              (11)我一愣,连忙谦让:“不用了,你等了那么久。”

              (12)她已经走到了我的背后,略显苍老的脸上明显有着生活折磨的痕迹,声调却是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煦和决断:“但是你妈已经等了二十几年了。”

              (13)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着让开了,更前面的一位也默默地让开去。我看见,她们就这样,安静地、从容地、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的面前,铺开了一条小径,一直通向柜台。我怔怔地对着她们每一个人看了过去,她们微笑地回看我,目光里有岁月的重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更多的,是无限的温柔。

              (14)刹那间,我明白地知道,在这一瞬间,她们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就好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从不谙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第(8)段划线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那位妇女怎样的心理? 

                                                                                         

                                                                                         

              (3)本文第(2)段和第(10)段都出现“芳香”一词,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词语分别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4)第(9)段中的“心愿”指什么?“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亲的女儿啊。”这句话如何理解? 

                                                                                          

                                                                                          

              (5)结尾划线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6)读完本文,你对母爱有进一步的理解吗?请你用一句名言表达一下对母爱的感悟吧? 

            • 10.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

              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1) 廖先生认为国共和谈统一大业可“忠孝两全”。写出“忠孝两全”所指的含义。

                                                                                         

              (2) 请找出廖先生不苟同“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的理由。

                                                                                         

              (3) 书信注重情感表达。“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对此有何作用?

                                                                                           

              (4) 信的格式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