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子愣了一会儿,慢慢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玩游戏,疼爱奶奶。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 理解文章第②段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4) 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5)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作为儿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母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 2.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雪人
                                                  肖复兴
                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选自《无缘无故的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阶段
              表现
              雪停前雪停后
              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     雪人     雪人
              小餐馆年轻人的情感     雪人     雪人
              (2)“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    
              (3)“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 3. 葡 萄 
                                                汪曾祺
                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就给它掐了,长出就给它掐了
                五月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明天,对不起,你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1)本文以时间为序,将        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2)“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    
              (3)“(卷须)长出就给它掐了,长出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    
              (4)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    
            • 4.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
              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象,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1)填空:这篇文章以第①    人称的口吻,按 ②    顺序,主要运用③    、④    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    (填2至4字)这件事.
              (2)第⑩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第⑮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①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③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④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⑤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⑦“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⑧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⑨“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⑩“我知道,爸爸.”
              ⑪“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⑫“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⑬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⑭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⑮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⑯“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⑰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⑱“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⑲“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⑳“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21)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2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23)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
              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24)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25)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26)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27)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28)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29)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30)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31)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32)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33)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34)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35)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36)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37)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38)“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49)“爸爸!”
                (40)“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41)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
              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42)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43)“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44)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45)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46)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47)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48)“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49)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50)“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51)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52)爸爸的花儿落了.
              (1)请写出标题“爸爸的花儿医治了”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2)前在伏笔,后有照应.“英了,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支渠做,就闯过去了”是伏笔.请概括写出后文与之照应的一件事.(不超过30字)

              (3)第⑬-(29)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记叙了什么事?体现了爸爸什么性格特点?
              记叙顺序:    
              记叙的事:    
              性格特点:    
              (4)请分析第(30)段在文中内容上的作用,并根据本段和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
              作用:    
              分析: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吸.”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 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够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的好女人.
              (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 7. 阅读记叙文,完成问题.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①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车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开小差,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默默地还回去.
                ④那时,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比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便不知怎么,就和他们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⑤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家门口父母不会经过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没多远,听见后面啪嗒啪嗒的有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一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走开.
                ⑥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为了省钱,他的每一条短信有好几十字,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就一两个字.
                ⑦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里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也不知他从哪儿买到,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⑧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在雨后的泥地里,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踩着软泥,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而且兴奋地大喊:“姐姐,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一只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⑨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1)概括出①段画线旬“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第⑧段的记叙顺序是    ,作用是    
              (4)第⑤段画线句,“我”看到流浪狗,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的原因是什么?    
              (5)分析文中弟弟的形象.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一直垂着头.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竞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选自2005年第9期《小小说选刊》)
              (1)根据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反映了“她”    的心理.
              ②在“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是,“她”“重新抬起头来”是因为    
              (3)第4段的“插叙”有何作用?
              (4)“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5)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失败.
            • 9.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选  择
                                                  奚同发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⑤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⑥没有用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
                ⑦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⑧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⑩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⑫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通读全文,写出标题“选择”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试作分析.
              第一次,“眼里噙满泪水”是因为:    
              第二次:“泪水如雨”是因为:    
              第三次:“泪再一次流下来”是因为:    
              (3)选文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分析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的作用.
              (5)为什么“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会拉得如此成功,从而成为最优秀的毕业生?
              (6)你是否赞成选文中“他”的选择,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谈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柳   笛
                  ①八百里鄱阳湖深处,莽莽苍苍的云水中央,有一片茂盛的柳林。浓绿映衬着白云,天是那么的瓦蓝。柳林旁边有个小村,小村的上空总是荡漾开灵动,活泼的笛声。那是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时间虽然远去了近半个世纪,故乡的柳笛永远藏在我心灵深处。
                  ②小时候和玩伴们一起,放学了,便来在这柳林里抓知了,捉迷藏,做游戏。敞胸露腹,大大小小的柳树洞,就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天地。捉迷藏时,蒙眼的同伴在我们藏匿之后,摘下蒙眼布便挨个就着树洞找我们。在一个高大中空的柳树内,快要被发现时,我便双手双脚并用,沿着内壁在黑暗的洞内攀援而起,躲在黑暗中的高处,时间长了,见同伴真找不着我们,彷徨无措时,便不时从口袋里摸出柳叶含在嘴里吹出时断时续的笛声。这时,只听见躲在柳林各处的同伴,此起彼伏的吹起了柳笛,互相呼应。寻找的玩伴们便竖起耳朵捕捉柳笛的声音的方位。这样,我们便往往被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了。
                  ③星期天,我们齐聚在这柳林里,割下一根根的柳条儿编织成战斗帽戴在头上,俨然一派战时的打扮。手中的柳枝儿用长长的绦儿系起挂在胸前似挎着冲锋枪般威武雄壮。我担任号兵的角色,柳笛是我的武器。当我们把湖边的矮坡当作是敌军的阵地冲锋时,激扬而高亢的笛声便响彻柳林的上空,充满了坚强与豪迈的力量催人振奋。
                  ④吹柳笛,我是跟屋后的伢叔学的。我们是前后屋的邻居,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友。他很会吹柳笛的,他的技术源自于他爹爹的传授。细叔公是我们村顶尖的柳笛高手。
                  ⑤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一声声舒缓有致的柳笛声滚动在房前檐下,窗间门边。笛声中,透露出对春天播种希望的美好祝愿,也满含着对秋天丰硕收获的殷殷期盼。我的心和魂灵被这清清脆脆的笛声所俘虏,成了它的痴迷者。如今,在我书房的诗词鉴赏词典里还夹着几片用沸水汆过的清清的柳叶呢。
                  ⑥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徜徉在故乡的柳林边,任和风摆拂垂柳,抚摸着我的视线,览湖天之间白云悠悠、渔舟灵动、水鸟飞翔,不由心驰神往。信手摘下一枚柳叶在湖水中一浸,双手把它抻平撮在双唇间用力地吹起来,心底的深情随着曲调流淌开来,承载着我们记忆的童谣便荡漾在柳林间,美妙的旋律在绿色的树枝上滚动,在天地间回荡,伴着袅袅炊烟漫舞在小村的周围……我吹着,吹着,笛声中装满我深情的梦和生命中醇醇的甘美。
                  ⑦明天,我又要离开故乡去闯外面的世界,我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这故乡的柳笛。它让我魂牵梦绕,它让我痴心无悔。是啊,故乡的柳笛,小小的一片叶儿,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你带给我坚强的信念,把纯美和甘甜溶合在奋斗的苦乐中,沸腾的生活里。
                  ⑧在云蒸霞蔚,水云深处的故乡,最使我难忘的便是这翠绿玲珑的柳笛!
              (1)“柳笛”伴我成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请按照下面提示简要概括文章内容。(不能用原文作答)
              小时候:    
              星期天:柳笛成为战斗的武器和冲锋的号角;
              今天:    
              明天:离开故乡,割舍不了柳笛情。
              (2)文章第⑤节画横线句中的“滚动”一词改为“响彻”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中“柳笛”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倒叙手法,然后转入顺序,自然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这样,情趣盎然而又灵活自然。
              B.文章通过对柳笛的叙述,追叙往事,传达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和思乡情趣。
              C.文章第④节运用插叙手法,表达出“我”学吹柳笛的艰辛,更表现出故乡的人情美。
              D.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篇引出作者的回忆,结尾再次点题,结构圆润严谨。
              (5)“柳”是诗人们抒情的载体,他们借柳抒发其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柳”传达了浓浓的思乡情绪。“月”同样是诗人常用的抒情载体,下面两个诗句如何借“月”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任选一题作答)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②庭下如积水孔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侍夜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