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月亮河,静静地流

              ①小学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月牙河,弯弯的月牙河上面,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古老的石拱桥啊,连着小学与陈老师的家。

              ②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记不清有多少跫音回荡在河畔,有多少天真的笑容灿烂于碧水,又有多少幼稚的足印停留在桥面。就这样,我们一群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每个星期一早上,天边微露鱼白的时候,伫立于石桥,静静地等候,等候着那个理着平头、身着中山装、脚踏布鞋、手拎盛满一周伙食皮袋的陈老师,出现在对面的垭口,然后矫健地穿过眼前的田野,踏上桥板,伸出慈祥的手,抚过每个红领巾的头,一句“同学们辛苦了”的关爱,顷刻之间如春江暖水汩汩注入童心。

              ③陈老师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我们以这样纯朴原始的方式执着了三年,无论是山花烂漫的春天,还是风雨雷电的夏天,无论是(      )的秋天,还是(   )的冬天,稚嫩的身影如一道绮丽的风景,永远定格在童年美好的记忆里。三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忆及昔日爱老师、敬老师、喜迎老师的一幕一幕,无不感慨万千,温馨荡漾。

              ④始终微笑着的陈老师平易近人,镜片后睿智的目光闪烁着他治学的严谨和知识的渊博。他不仅有一个男中音歌唱家的嗓子,讲一口全校唯一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清晰纯厚的声音磁石般地吸住了课堂上所有的注意力。陈老师写得一手规范漂亮的毛笔字和粉笔字,教室墙壁、学校走廊和围墙上的标语都出自他的手笔,上课时的书写板面俨然如一幅秀丽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

              ⑤陈老师除执教那个年代那个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陈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如那条从不倦怠的月亮河,清澈纯净地注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阳光下如饥似渴的幼苗。

              ⑥陈老师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李,而且也从不耽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二儿一女皆考上重点大学,其中大儿子还被公派出国留学。

              ⑦不无遗憾地是,那个年代没有教师节,那个年代没有鲜花,那个年代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感恩,唯寄于纯洁无瑕的三个字——老师好!岁月催老了容颜,但催不老我的怀念。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上课时偷看连环画而被陈老师严厉地批评;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午睡期间偷偷溜到月亮河玩水被人揭发,而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检讨;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欺负同班的一位残疾女同学,而被陈老师拽到台前示众。所有这些,尽管如此,也始终难泯灭我对恩师深深地追忆。

              ⑧陈老师被调走的那天,乡亲们闻讯百般挽留,送行的队伍从校门口一直排到村口,我们为离去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而伤心,眼角挂不住的离别泪滴,一如泫泫的月亮河。                                                      

              ⑨岁月蹉跎,物是人非。陈老师已八十多岁高龄了,银发飘然,桃李满天下。当年耳熟的钟声随着校舍的搬迁而已沉寂,当年那座苍老的石拱桥早已断塌,当年那群守望的儿童也都悄近中年。然而,月亮河,还是那条月亮河,伴着童年美好的回忆,记着当年恩师谆谆的教诲,带着与生俱来的怀旧,静静地流向远方。

              【注】①跫音:qióng指脚步声;②泫泫:xuàn xuàn,水流动的样子。

                ③蹉跎  cuōtuó,时间白白地逝去。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感慨:              ;   

              ② 绮丽:                。

              (2) 根据上下文,在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两个合适的四字词。 (3) 请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陈老师的形象特点。 (4) 你是如何理解“岁月催老了容颜,但催不老我的怀念。”这句话的? (5) 本文对月亮河的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6)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摘录下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这一句的理由。

              最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 2.

              喝茶

                     ◆梁实秋

              ①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 A名种,下焉者牛 B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

              ②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近有人回大陆,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③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场。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为名,乃迳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有得知。 
                  ④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 _____。”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⑤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犹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C功夫茶,要有工夫,细 D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

              ⑥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选自《雅舍小品》全集,有删减) 

              (1) 这篇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自己喝茶时的见闻和感受? (2) 结合上下文意,将下列四个字分别还原到文章中的A、B、C、D处。(只填序号)

              ①喝   ②饮   ③呷    ④啜

              (3) 请你将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对仗工整。 (4) 文章第⑥段中说道:“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
            • 3.

              忆鸭群

              陈白尘

              ①谁能说、谁又敢说鸭子不可爱呢?我要和他辩论。

              ②最为人们所诟病的,无非是鸭子不会歌唱。比如人们耻笑不善歌唱的人便称为“公鸭嗓子”。但公鸭是少数,母鸭却占鸭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大多数;人类中还允许有百分之五的不良分子,何况乎鸭?是不能以少数代表多数,即“以偏概全”也!至于母鸭,是否善于歌唱呢?这要看你是否善于欣赏了。我以为母鸭的歌唱即是它的语言,是有其朴素之美的。当它满足食欲之后,特别是又来一次酣畅的游泳之后,振翅高鸣,是它的(    )之歌;当它在吞到美味而深感幸运时,边吃边作短促的低吟,是它的(     )之歌;当它求爱不遂,低声婉转,是它的(    )之歌......总之,它的歌唱是朴质的感情表现,有啥唱啥——即说啥,而绝无“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们矫揉造作之态。

              ③画家对鸭子似乎也有偏见。其实鸭子是可以入画的,它们的确很美。且别说色彩,它们有花鸭,有白鸭,有灰鸭和黑鸭等等,即以我的部下那群最常见的所谓麻鸭子说,这些麻鸭的花纹,也是各各不同。正如每个人的面孔没有相同的一样。至于姿态,也绝不仅仅于在它们集体里游泳时才美。当它们各自嬉水时,休息时,争食时,吞青蛙时,彼此角斗时,也都是可以入画的。即以休息论吧,那真是千姿百态,都可入画:有的为爱惜羽毛,扭转其灵活的长颈,遍身剔刷;有的煽动双翼,抖动全身以振落水滴;有的伏地休息,缩作一团,如果怕感冒,还可以将口鼻插入翼下取暖;有的伫立凝望,缩其一足,也如金鸡独立一般;有的放声歌唱,以示愉快;有的故意撩拨友朋,或互相挨擦,或互相扭颈以示亲热。

              ④当然,有时发生什么争执,也会“武斗”的,但不过互相以前胸相抵,并不动手动脚,谁力弱,便退让示败而去。胜者并不穷追,更不用说什么“踏上一只脚”的动作了。这比斗鸡那样必须啄破对方鸡冠那种流血斗争,确实文明多了。

              ⑤至于吞食青蛙的姿态也很神奇:它捕获到这种美味以后,决不松口,利用其两片长喙,好像杂技团里表演顶缸者一样,绝不利用手足,只用长喙将之向上抛掷,必使青蛙的头部向下,以对准它的长嘴了,这样才有吞食的可能。否则,青蛙便可乘机一跃,逃脱厄运。但咬住青蛙头部,并不等于可以果腹了,它还要再伸直长颈,向上跃动,让蛙身逐步逐步接近其咽喉。待青蛙前足和身躯已达到喉部时,是大功垂成,鸭子便可少事喘息了。这时只见青蛙的两只后腿挂在它扁嘴两边,恍如两撇大胡子,其胜利者得意之状,是可以向同侪骄傲的了。最后,再一次伸足长颈,向上一颠,那位身躯比鸭颈还粗上二三倍的青蛙,便神奇地进入鸭子的食道而入胃部。最后,它便如凯旋的将军似的,一跩一跩,扬长而去。

              (1) 

              浏览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鸭子的可爱。

              (2) 

              结合语境,请将“赞美”、“悲伤”、“欢乐”三个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的括号中。

              (3) 

              结合下文,说说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冒号的用法。

              (4) 

              请仿照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句式再续写一句(文中词句除外):有的                ,或                 ,或                     

              (5) 

              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6) 

              读完此文,请你探寻并总结作者能将鸭子描绘得如此生动可爱的秘诀是什么。(至少两条)

            • 4.

              文学常识

              (1)下列作品、出处、作家、朝代、体裁连接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乐府

              B.《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绝句

              C.《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散文

              D.《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小令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史铁生的《散步》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 5.

              故园之恋

              ◆宗风秋

              ①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候,回老家了。

              ②麦苗青青,杨柳依依,阳光灿烂,春和景明。远处,鹧鸪的和鸣此起彼伏;近处,叽叽喳喳的麻雀和喜鹊,上下翻飞。

              ③双双对对的蝴蝶来了,双双对对的山雀来了。小山雀们正谈恋爱呢,双双对对,从这个枝头,飞向那个枝头,恣意地鸣唱着,刻意地卖弄着,百啭千声,妙不可言。

              ④我们这老家,地处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这儿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也听不到行人的嘈杂声。有的只是风声鸟声,还有风吹过树木的低吟声。

              ⑤提一个小马扎,随意地坐在春风里,坐在阳光下,和昔日的老邻居,说一说家常,说一说农事,心中总是充满浓浓的感慨和感恩。

              ⑥经冬的土地,已经风化得非常松软,偶尔有几朵蒲公英、几丛荠菜花,在春风里沉醉、在春风里摇摆。风儿吹过树枝,发出鸣琴一样的长音,再加上远的近的小鸟的和鸣,使得这支春之乐章,充满了起伏、充满了质感。你的神经,被那些小鸟的叫声,牵扯着、爱抚着;被暖暖的春风,亲吻着、缠绵着。不知不觉中,已经溶化在这浓浓的春天里了!

              ⑦空气似过滤了一样,充满了花的色彩、花的清香;蓝天如清洗了一般,明净又高远;树木灰色的枝条上,已经绽出青绿的嫩芽。小草钻出来了,睁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香椿紫红的芽儿,滋润又饱满。积聚了一个冬天的生机,在老家的土地上,随意地萌发着,任性地滋长着……

              ⑧阳光下,斑驳的树影、摇摆的小草、和打闹的小狗儿小猫儿,一齐挥洒着无尽宁静和从容。人少了欲望也少了,忽然觉得老家就是一处净土。这儿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车海人流,没有超市会所,没有饭店医院……

              ⑨这儿有的只是风声雨声,只是鸡鸣狗吠;这儿有的只是宁静、只是安详、只是自然、只是本色……

              ⑩说话说得累了,拿一把铲子,去挖野菜。路边上沟渠上,总有一些小荠菜还没有开花,          总有一些蒲公英还正鲜嫩,总有一些车前草还正肥壮…… 总之你稍稍走一圈回来,就已经有了很丰硕的收获。

              ⑪故乡抑或是老家,总是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而我们却一直觉得太少太少……所以才不顾一切地离开老家,到他乡去创业去发展。

              ⑫只是有多少人,虽然生活在(甲),心里梦里依恋的,却依然是生养了我们的(乙)呢?                                

              (1) 读完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仿写:请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四字短语。

              示例:麦苗青青 杨柳依依 仿写: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小草钻出来了,睁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

              (4) 读一读第⑧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 结合语境,请在第⑫中的(甲)(乙)处分别填上一个双音节词语。 (6) 【积累链接】本文作者写出了对故园的依恋之情,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也用“               ?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 6.

              感受夜雨之诗意

                                                                 

              ①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璧》,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首,套一套,可很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②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③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④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⑤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

              选自余秋雨《夜雨诗意》

              (1) 本文选自余秋雨的《夜雨诗意》,原文4千多字,从多个角度抒写了对夜雨的感受和思考,请给本选文另拟一个标题,能体现本文段的写作角度和主要内容。 (2) 就本段选文的内容来看,文章开头太冗长,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另写一个开头,替代1、2两段。 (3) 请仿照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1句。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4) 《夜雨寄北》中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的句子是                      。 (5) 下面词语理解题,任选一题完成。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首,套一套,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

                ②下句中的“其中”一词是指什么?

                  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 7.

                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①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②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③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④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⑤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⑦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⑧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⑨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⑩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⑾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⑿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⒀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


              (1) 通读全文,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事情

              母亲的话

              教给我的道理

              第一件事:拔白菜

              第二件事:牵牛回家

              你把绳子牵得太紧,它就不跟你走了

              第三件事:④

              不顺心时就小声唱歌

              遇到不顺时要乐观

              (2) 第④段划线句子“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应该怎样理解? (3)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看出来的?将它们依次写出来。 (4) 文中开头说“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 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缕缕阳光,照耀了我成长的道路。”请仿照这个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6) 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我们学过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请写出其中一篇的标题和作者。
            • 8.

              家家有明月清风

              林清玄

              ①到台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阶中途,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个塑胶茶杯,一红一绿。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了清凉的水,让人在清凉时感觉到人的温情,这桶水是由某一个居住在这城市里陌生的人所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就抬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是颇能体会到的。
              ②这使我想起童年住在乡村,在行人路过的路口,或者偏僻的荒村,都时常看到一只大茶壶,上面写着“奉茶”,有时还特别钉一个木架子把茶壶供奉起来。我每次路过“奉茶”,不管是不是口渴,总会灌一大杯凉茶,再继续前行,到现在我都记得喝茶的竹筒子,里面似乎还有竹林的清香。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算尽了人的责任。③很久没有看见“奉茶”了,因此在台北郊区看到“奉水”时竟低徊良久,到底,不管是茶是水,在乡在城,其中都有人情的温热。山道边一杯微不足道的凉水,使我在爬山的道途中有了很好的心情,并且感觉到不是那么寂寞了。到了山顶,没想到平台上也有一桶完全相同的钢桶,这时写的不是“奉水”,而是“奉茶”,两个塑胶杯,一黄一蓝,我倒了一杯来喝,发现茶是滚热的。于是我站在山顶俯视烟尘飞扬的大地,感觉那准备这两桶茶水的人简直是一位禅师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一冷一热,一茶一水,连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刚好,这里面到底是隐藏着怎么样的一颗心呢?
              ④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在时代里总会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林中总会有一些清越的鸟声一样。同样的,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很能表达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觉自省,任庸俗转动罢了。
              ⑤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是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⑥社会学家把社会分为青年社会、中年社会、老年社会,青年社会有的是“热情”,老年社会有的是“从容”。我们正好是中年社会,有的是“务实”,务实不是不好,但若没有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务实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牺牲了书画琴棋诗酒花。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
              ⑦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某些对情爱与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冰果店里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总的说来,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有如在阴云中突然阳光显露、彩虹当空,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
              ⑧我时常想起童年时代,那时社会普遍贫穷,可是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人情,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怀。记得我的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 人活着,要像个人。”当时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才算比较了解其中的玄机。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⑨家家都有明月清风,失去了清风明月才是最可悲的!下山的时候,我想,让我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以及一直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
              (1) 文章多次写到“奉茶”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2) 在第②段的方框中填入一组关联词,使句子表意更顺畅。 (3) 顺着作者思路在第⑦段省略号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 (4) “‘心扉的突然洞开’,是来自于从容,来自于有情。”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5) 作者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人活着,要像个人” 这句话的?用原文回答。 (6)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家家有明月清风”的理解。 (7) 积累链接: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将明月清风与鸟鹊、鸣蝉组合,描绘出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请默写出这句诗。
            • 9.

              一元钱

                 从长途车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夹杂着深秋的寒意,随风扑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街道两旁的霓红灯泛着淡淡的光,冷冷地打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

                 5路公共汽车的站牌旁,已挤满了翘首张望的人们。我攥紧了手上的提包,一个箭步窜入了他们的队伍。

                 车子终于在人们焦急的目光中缓缓地驶来了。潮水般的人流前呼后拥地将我挤到了车上。刚一站稳,就听到司机急促的声音:“快点上车,自觉买票!”一口地道的黄州腔。

                 我连忙掏出钱包,迅速地翻看着那仅有的几张钞票,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了心头。

                 “糟了,我没有零钱了……”慌乱中我瞟了一眼车门旁的那个无人售票箱,自言自语地说。钱包里,那几张100元面值的钞票若无其事地横躺着。我又赶紧摸遍了身上所有的衣袋,却仍一无所获。

                 “没零钱下去!”司机冷冷地说,一副极不耐烦的腔调。

                 我一下子怔住了,这突如其来的尴尬让我有些惊慌失措。车上的乘客,有人在冷笑,有人在埋怨,有人在催促,有人在帮腔。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陌生而清脆的声音,打断了车上所有的躁动。我赶忙回过头去,就在我身后,一个约摸二十来岁长发披肩的姑娘正举着一枚硬币。

                 激动?尴尬?羞涩?刹那间流遍了我的全身。我默默地接过她手中的那枚硬币,朝她点了点头。或许,那就是我对她的谢意。

                 她会意地朝我笑了笑,那笑脸,清纯而美丽。

                 不经意间,车子到站了。汹涌的人群迫不及待地将我推下了车。刚走几步,我突然想起,我是不是该对她说点什么,哪怕是道谢也好,道别也好。

                 回头看时,霓红灯下,那长发披肩的背影和一把张开的花雨伞,已在濛濛的天际中渐行渐远。

                 巧合的事情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时隔不久,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我和几位同事去外地办事。客车在中途站点停靠时,一个腋下夹着书包的小男孩跳上车来,他的衣服已经全部淋湿了,头发紧贴着额头,那模样,也许用“落汤鸡”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师傅,到朱店多少钱?”小男孩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水珠,急切的问。

                 “三块。”司机懒懒地回答说。

                 小男孩迅速地摸遍了身上的衣袋,终于,他从上衣左边的一个口袋里摸出了两张1元面值的纸钞。

                 “我……我只剩两块了,”尴尬的小男孩有些结结巴巴地说,“两块行吗?”

                 “不行——下去!”是司机冷冷的声音。

                 小男孩紧攥着那皱巴巴的两元钱,慢慢地转过身去。车外,豆大的雨珠正在拼命地击打着地面,让人望而却步。

                 我有。我不假思索地从钱包里取出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说。

                 “谢……谢。”小男孩望了我一眼,低着头怯怯地说,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却记忆犹新。美丽的笑脸,花雨伞下长发披肩的身影,还有诚惶诚恐的小男孩,筑成了我终生难忘的风景。让我在每个马不停蹄的日子里深受教诲,倍感温馨。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我和那位姑娘,还有那个小男孩,只是萍水相逢的生命过客,却因为一元钱的车费,让我们拥有了人生美丽的邂逅。

                 或许,一元钱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目,是许多人掉在地上却不愿去弯腰拾起的小东西。然而,当一元钱来自援助之手时,却是人世间真情的流露,也承载了无限的温暖和感激。

              (1) 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围绕“一元钱”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长途车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夹杂着深秋的寒意,随风扑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文中空白的横线上补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连忙掏出钱包,迅速地翻看着那仅有的几张钞票,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了心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我不假思索地从钱包里取出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析下面句子蕴含的深意。

                 尽管我和那住姑娘,还有那个小男孩,只是萍水相逢的生命过客,却因为一元钱的车费,让我们拥有了人生美丽的邂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林清玄

              ① 常去的一家刀削面馆,有一天,突然看到墙上用飞舞的书法写了四个字“削面之神”。

              ② 一看就是日本书法,问起店主,他笑得很腼腆:“有一个日本人来吃了我的刀削面,听说很感动,回去就写了四个字来送我,是个书法家,盛情难却,就把它挂起来了。”“这真是了不起的赞美,你当之无愧呀!”我说。“我哪有那么神呢?”“有呀!你揉面的时候,(      );你削面的时候,(      );你煮面的时候,(       );客人吃你的面时,(      )呀!”确实,我会喜欢去这家刀削面馆,除了面非常好吃外,更是在享受一碗好面端上来的过程。

              ③ 店主是一个高大的北方汉子,满脸络腮胡,身体精壮结实,脸上风霜满布。他坚持一切手工原味。当他开始和面、揉面、摔面,表情专注而充满了力量,令人感到擀好一团面像是创作艺术一样高超的工作。

              ④ 最精彩的当然是削面的过程,他左手托着一团大约十几斤重的面团,右手拿着一把大刀,挺直站在锅边,活脱脱是一个大刀王五。他站在大锅的一公尺外,非常轻松精准地削面,一根根的面条就像箭一样,平飞射出,射入锅里,因为是弧状射入,滚烫的锅竟不会激起任何水花。削面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面条仿佛从刀下滑出,没有用一点功夫,不射而射,已臻化境。

              ⑤ 灶台是用透明玻璃隔开的,每当他削面的时候,客人的眼睛就会不自觉地移开电视、移开报纸,停止说话,就像在剧院里看着精彩的演出。直到香喷喷的刀削面端上桌来,才回过神来。

              ⑥在这个人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从什么门进入,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有那样的神色与气势,内行人一眼就完全明白了。特别是景气不佳的年代,漫步于街头,会看到许多餐馆还是门庭若市,许多小摊贩依然大排长龙。我们往边边上一站,就会看到成功的原因,那些不论是引车卖浆的小贩,或头戴白帽的大厨,不是有不凡的神色与气势,就是已达到某种化境。

              ⑦我们之所以彷徨,之所以无方,并非全是景气或者环境,而是我们尚未进入,我们内心的那颗明珠还没有擦亮而发出光芒。

              ⑧愈是躁动,我们愈需要静定,敛气凝神。愈是混乱,我们愈需要沉潜,神色自若。

              ⑨刀削面店的店主是颇幽默的人,只要店里的客人少了,他就会鼓励客人:“你自己动手煮一碗刀削面如何?”那面团沉重,一手托不起来。好不容易托起来了,发现刀板太宽,根本无从削起。所以,削一团面竟是三十年岁月的藏珍积厚,不是轻易的事。

              ⑩在我们的身边,不只有削面之神,也有葱油饼之神、胡椒饼之神、蚵仔煎之神、青草茶之神……我要一路的礼敬、一路的赞叹!

              (1) 结合语境,将下面四个词还原到第 ② 段空白处。(只填序号)(2分)

              A.神魂颠倒         B.神乎其技      C.神色自若      D.神气活现

              (2) 仔细阅读并体会第 ⑤ 段,你认为这一段删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3) 文段⑦中说“我们内心的那颗明珠还没有擦亮而发出光芒”,请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心的那颗明珠”指什么?(2分) (4) 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仿照文段⑧再续写一句。(2分) (5) 结合全文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结尾“我要一路的礼敬、一路的赞叹”中“礼敬”“赞叹”的是什么。(2分) (6) 【积累链接】学习任何技艺,都必须摒弃浮躁,忍受寂寞,抵制诱惑。削面如此,万般技艺皆是如此,正如黔娄之妻所言,只有具备“                          ”的心态,才能让技艺进入化境。(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