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有你的冬天不会冷

              ①我小时候到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读书,要通过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空旷的麦田。我很怕冬天,尤其怕在冬日的清晨走上那条小路。干冷的北风迅疾地窜进我的袖管裤管,畅通无阻地一寸寸割过我的皮肤,那种寒冷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

              ②学校,同样让我感到寒冷。同学拒绝带我一起玩,他们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股脑地扔给我,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搓着冻僵的手一本一本地做。我知道我穷,衣衫破旧,又不会说话,很不讨人喜欢。说实话,我那时真是自卑,感觉自己就像是田埂边上的那一丛枯茅草,卑微地匍匐在凝满寒霜的泥土上,了无生机。

              ③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靠窗坐着的孩子“来了来了”地喊着时,我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一颠一颠地从阳光里走进教室。这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姓杨。那节课他提问同村卖豆腐家的二虎子:“两点之间,线段短还是曲线短?”二虎子抓耳挠腮答不出来。杨老师嗓门一下子大起来:“在麦地里丢一块骨头,放开狗,那狗肯定是笔直地飞窜过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狗都懂的道理……”我一下子想起了家里养的小黑,每次我扔出一块饼子,小黑总是箭一般地窜过去。这个例子竟让我对杨老师生出一些崇拜,尽管他脸上少有笑容,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亲切。

              ④我于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老师,连带着喜欢上了他教的数学。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我快乐地一本本地算来算去,算着算着,我的数学就突飞猛进。我成了全班的焦点。伙伴们不再把本子随手扔给我,他们央求我把作业借给他们抄,然后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塞在我的手里。清晨上学,二虎子主动在村口等我,常常会递给我一张煎饼,里面夹着几块豆腐。我咬着豆腐和二虎子在小路上一溜小跑,天气似乎不是那么太冷了。

              ⑤快要放假时,下雪了。雪很大,一脚踩下去,齐到脚脖子。中午时我带了干粮,杨老师办公室有一个煤炭炉子,我可以在那上面热着吃。那天我走进办公室,炉子上正搁着一个小铝盆,满满一盆的白菜,还有牛肉;已经煮开了,几片红艳艳的牛肉在白菜间一跳一跳,发出快乐的“咕噜咕噜”声。我的嘴里不知从哪一下冒出了那么多口水,我艰难地咽下去,听见喉间“咕咚”一声。

              ⑥办公室的老师见我来了,把小盆端下来放在旁边的凳子上。我拿着干邦邦的煎饼在炉子上烤,尽量不去想旁边小盆里的牛肉。可是,那牛肉的香气却始终缠绕着我眼角的余光。我忽然为心中这强烈的渴望难为情,那刚刚散去的自卑又重新笼上心头。就在我站起身想要离开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办公室的那位老师招呼他:“老杨,正等你呢。”杨老师看了一眼我手里的煎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没带菜呀?我的脸 “腾”地一下热起来。我任他从我手里拿过煎饼,任他在煎饼里裹了几筷子菜,然后我感觉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好样的,好好学,长大肯定会有出息的……”    

              ⑦那个冬日的中午,我坐在校园的一处墙角根下,用我尖利的小牙齿咬着渐渐变冷变硬的煎饼,咀嚼着杨老师的那句话。学期结束前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给单科和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我一趟一趟地上去领奖。杨老师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在班里狠狠地把我表扬了一番。我还拿到了三块钱奖金,我用这三块钱给自己挑了一本数学应用题集,给家里买了一斤肉,还买了一大堆花生瓜子。那天我拎着一大堆东西走在那条小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很快乐地自个儿笑起来……

              ⑧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很想告诉杨老师,因为他,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18.)文章开头两节写“我”寒冷,原因有哪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9.)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7节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第4节“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为什么“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

                                                                                    

                                                                                         

              (21.)请你谈谈对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22.)这篇散文除了写“我”,还写了小伙伴们。假如你是曾经让“我”代做作业的小伙伴中的一员,请写一段文字,谈谈此刻你的想法及今后的打算。

            • 2.

              故乡的小镇

              吴建

              ①我常去江南,熟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小镇;我作客中原,领略过“驴马满街转”的山区小镇;我远游云南边陲,欣赏过芭蕉树掩映竹楼的傣家小镇……然而,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

              ②故乡小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古时候,这里梓树成林,绿遍乡野,因此,人们把她取名为“林梓”。早先,古镇就一条窄窄的石街,不到一里长。两边是一些木拼门的各式店铺,一家挨一家,鳞次栉比,店堂正门大多贴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九江”的红纸对联。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镇西头是一座石桥,通扬运河从桥下浩荡北流。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小镇人。【A】

              ③小镇的黎明是欢快的。晨曦初露,四乡八村的农民便头顶晓星残月,肩挑手提,来小镇赶集。人们的木屐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板街上,叮咚作响,似一支悦耳的晨曲,唤醒了酣睡中的小镇。此时早起的商家已卸下门板开始招揽顾客。蒸笼上的包子热气腾腾,烧饼店里的油香弥散在空中。张婶的小吃摊前是最热闹的,一条旧长桌临街搁着,四周是几张板凳。一只用油桶改制成的炉子成天燃烧着,大铁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阵阵热气,花上一元钱就可以喝到一碗又嫩又香的豆腐脑儿,上面必定漂着青绿的葱花。镇上的潮糕店小有名气,用本地产的糯米磨成米粉制成的潮糕,清香四溢,甜美可口,独具风味。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驾,品尝潮糕后大加赞赏,从此林梓潮糕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店铺里的老师傅边做边卖,生意十分红火。【B】

              ④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或蹲或站,一脸憨厚相,一身土布衣。他们虽也讨价还价,但决不缺斤少两。地摊上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青菜、包菜、蒜葱还闪着亮晶晶的晨露;盆里鲢鱼、鲫鱼时而摆尾游弋,时而又蹦又跳;大公鸡、小鸭子在买卖人的手中扑腾着、挣扎着……日头渐高,赶集的人陆续散去。此时,高出屋顶被熏得乌黑的烟囱,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C】

              ⑤小镇的夜是静谧的。只有镇公所门楼下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映出一团橘红的亮色,给小镇的夜平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D】

              ⑥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

              (1) 文章题目为“故乡的小镇”,开篇却写到了江南的“水乡小镇”、中原的“山区小镇”、

              云南边陲“傣家小镇”,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文章第①段中说“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我”留恋些什么。

                                                                       

              (3) 结合上下文,请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

                                                                       

              (4)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为什么?

              故乡的小镇似从江南移来。一座座茶楼临河而立,赶集的农民带着自己劳动果实换来的喜悦,登楼小憩。热情的小伙计从烧得通红的火炉上,拎下直喷蒸汽的大铜壶,总是向被饮浅了的茶盏里勤勤地斟着,把小镇的早晨和人间的情愫斟得滚热滚热……

              应该放在     处,理由:                                                                             

              (5) 本文与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都以回忆家乡为题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             (摘自《故乡的小镇》)

              【乙】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跟下。……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摘自《本命年的回想》)

              【甲】                                                         

              【乙】                                                        

            • 3.

              那个温暖的秋日清晨

              小学六年级时,由于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下降很快。父亲恨铁不成钢,狠狠地责骂了我一通,要不是祖父拦着,我甚至还会挨顿揍。正处于叛逆期的我,感到很委屈,肚子里窝着一团火。那些日子,和父亲连话也不说了。

              一个星期天,父亲见我还在睡懒觉,不由得火冒三丈,呼地一下拽开了我的被子,大声吼道:“起来,跟我割棉槐去。”一股冷气嗖地钻进来,我一激灵,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很不情愿地起身,穿好衣服,脸也没洗,迈着机械的步子跟在父亲后面,慢吞吞地向村外走去。已经是深秋了,薄雾弥漫着,空气中有一股彻骨的凉意,草木摇落,原野一片空旷,颇有一些萧瑟之感。

              我家的田正对着一条小河,河沿上种满了棉槐,属于我家的约有三十多棵。此时,棉槐的叶子大都已落光,一根根直刺着寂寥的天空。我把手插在裤兜里,百无聊赖地在河坝下的一块空地上走来走去,看父亲在那边起劲地干着,割下来的棉槐条子被露水打湿,散发出一股新鲜、润泽的气息。割了一会儿,父亲停了下来,见我在一边跺着脚,不停地打哆嗦,就面无表情地走了过来,将镰刀往地上一扔,说:“看你这个熊样,过去割一会儿。”年少轻狂的我,自然受不了父亲的斥责,我一声不吭,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拿起镰刀,不顾露水打湿衣服,赌气般地用力割了起来。锋利的刀刃靠近棉槐的根部,用手握住,“吱”地一声,粗大的棉槐条子便倒了下来。一鼓作气,很快便割了十几棵,一棵簇生在一起有一二十根,倒在地上,一大片。割着割着,我的动作便慢了下来,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不时顺着脸颊往下淌,裤腿全被露水打湿了,贴在腿上,极不舒服,并且胳膊、腰也有些酸痛。这时,父亲走了过来,看了我一眼,将手中的毛巾递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嘿嘿地笑了,“现在不冷了吧。要记住,再冷的天,也冻不着勤快人。”

              那一刻,我站在那儿,脸红红的,一股暖意油然而生。父亲那和蔼的笑容,那轻轻的拍打,以及那句亲切的话语,让我有些受宠若惊。直起腰,深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这秋日的原野:薄雾已退,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几只小鸟轻快地从头顶飞过。不远处的河沟里,清澈的河水一眼可看到底,水面上微微冒着热气……天地间一片沉静、肃穆,蒸腾着一种秋日特有的气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脚下的草丛间有几朵浅蓝、淡粉色的牵牛花在朝露的润泽中,静静地开放着,在一片萧瑟的背景上,有一种让人惊艳的美丽。

              回家时,我主动抢过车子,推着一车沉重的棉槐条子,一点都不感到吃力。“再冷的天,也冻不着勤快人。”这可能是父亲无心的一句话,但对我来说,却是意味深长,其中包含着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不但改变了我当时的心情,而且还给了我一种信念: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也明白了父亲其实一直是爱我的,可能他爱的方式有些生硬、粗糙,但却是无比真实、温暖的。

              (1) 为什么说那个秋日的清晨能给人温暖的感觉? (2)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体会其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我很不情愿地起身,穿好衣服,脸也没洗,迈着机械的步子跟在父亲后面,慢吞吞地向村外走去。

              (3)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例,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作者说:“那一刻,我站在那儿,脸红红的,一股暖意油然而生。”请你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出“我”这时的心理活动。 (5) 爱有很多种,你赞同文中的父亲爱儿子的方式吗?请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 4.

              雪落草原白茫茫

              查干

              ①上世纪我在杜尔伯特草原生活了将近14个年头。冬季,一旦发生雪灾,我们就会奔

              赴抗灾第一线。有时,一呆就是个把月。这样就有机会与雪朝暮相伴,成为一名名副其实

              的草原雪人。

              ②北方草原的落雪,是很优雅的,也是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雪落之后,草根湿润了,原有的草香,就会散发出来。天,显得青蓝而高远,阳光被积雪反射造成雪光。这时的草原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无际亦无边。雪便是这里的主宰了。

              ③此时的蒙古包,白洁若玉,与雪光融合,变为生动的雪地画面。假如没有那青青的、直直的炊烟以及朱红色的套那(天窗)和包门,你或许辨认不出,哪里是蒙古包,哪里是雪窝了。朦胧在雪光里的羊群,与雪地形成天然组合,白成一片,不分彼此。只是,一个静,一个在动而已。而此刻的马群,像散乱的冰雕,伫立于远山近坡。无论静止,抑或奔腾,都在展现生命之坚韧与骨气。这样的时候,马背上的雪花还没有消去,雪气萦萦绕绕地跟随其后,像是有什么神奇之物,腾云驾雾地在移动。雪光下的马,显得凛冽、干净、美艳、自在而生动。它们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能不使人联想天地精灵这个词汇。尤其在暴风雪之夜,那一声又一声的长长马嘶,从远方不断地传来,使人感到有血液在那里灼灼燃烧。每当马群在雪原上扬蹄奔腾,长鬃在雪光中高高飘扬时,你或许联想到汹涌的海浪或草浪。

              ④蒙古马个头比较矮,但健硕硬朗,它属于北方草原的善跑一族,是以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闻名于八方的。它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惊人的耐力,得到了世人的赞美和颂扬。草原上的人们,没有一个是不珍爱、不信任马的。在他们看来,马是他们的战友或者兄弟。而非豢养之牲。

              ⑤雪光乃神奇之物,似有什么不解之谜,藏于其间。你能看到,鹰在雪光中的独旋吗?它的双翼上,是什么在放射着奇异的光点?像闪电,一闪而逝。这时的鹰,显得有些孤傲,给人以空灵悲壮之感。这样的时候,除了独行侠这个词汇,你再也找不到更为贴切的比喻。是的,假如没有它的悲壮独旋,雪光中的天空,显得多么寂寥无神。像是哪位哲圣,摊开在无限里的一张宣纸,在等待谁来挥洒?而这只独旋的鹰,在此刻,在这辽阔的天空中,既不是逗点,也非句号,而是构勒中的散淡情节。

              ⑥还有百灵鸟,在雪光中振翮飞翔的那些精灵,当疯狂的暴风雪消退之后,它们毅然从雪窝里,纷纷地振翅飞起,在雪光弥漫的晴空里,重又抒发天地之情,鸣声婉约而清丽。它们,总是悬浮在气流里,翅膀在扇动,但不移动,成为一种美妙的空蒙点缀,如梦亦如幻,一睹让人心疼。

              ⑦这时候,你也许会联想到空山鸟语这个词汇。然而,它所描述的是闻其声而不见其影的空茫之惑。而雪空中的百灵,则有些不同。不但可以闻其声,更可以见其影。一个,给人以神秘空灵之感;一个,则给人以切实的心灵慰贴。百灵鸟往往是孤独牧人的旅伴,随你飞行歌唱。然而,百灵鸟纵歌,非为哗众取宠,而是出于情。这样的时刻,你就会感到,这片茫茫雪原,不但有内容可读,更可感到它温润的血脉了。

              ⑧不要以为,这漫天的雪光,只是虚无缥缈之气。它不但深邃,且又深不可测。人在

              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                                                    (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后,你发现作者写了草原雪后的哪些景物? (2) 有人觉得文章第④段文字可以删去,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3)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极其优美,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 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人在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的理解。 (5) 【甲】【乙】两个片段同写鸟鸣,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 相同点

              【甲】百灵鸟往往是孤独牧人的旅伴,随你飞行歌唱。然而,百灵鸟纵歌,非为哗众取宠,而是出于情。这样的时刻,你就会感到,这片茫茫雪原,不但有内容可读,更可感到它温润的血脉了。                          (查干《雪落草原白茫茫》)

              【乙】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郭枫《空山鸟语》)

            • 5.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苦。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4)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扬州的琼花、瘦西湖、大明寺等也是扬州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广安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 6.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文第一段也是全文的开头一段,请分析其好在哪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7.

              月下感怀

              刘建梅

                 (1)中秋的夜晚。广州。

                 (2)月亮升起来了。不是特别的亮,偶尔还有几缕云彩飘过。这是城里的月光。

                 (3)我跟男友说,月亮升起来了呢,他一脸的惊喜,说,走,我们赏月去。这是第一次,我们一起赏月。

                 (4)我们手拉手来到楼顶。不是从什么时候起,邻居几家的楼顶上都是赏月的人们。因为在各自的楼顶上,我们还是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的。

                 (5)渐渐地,月亮升得很高也很远……远处飘来几个小红点,在渺茫的夜空下浮沉不定,近了,原来是孔明灯!

                 (6)去年,也是中秋,是在家乡过的。原本只是打算回原单位办完离职手续就上来广州过中秋。离职手续自然办得顺利,后来却因为其他事情不得不耽搁下来,过完中秋再走。

                 (7)那晚,月色很美,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也许是因为空旷,月亮显得特别亲近,澄澈,静美。万物都融化在月光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梦似幻的感觉。院里的黄皮树因了秋风的轻拂,茂密的枝叶在水泥地板上画下无数的图案,变幻莫测。

                 (8)然而,父亲却是沉默的。良久,才说了一句:“你这次办了离职(手续)之后,应该就是再也不能回学校(工作)了吧?”似是在问我,又似是在喃喃自语。

                 (9)感觉里,父亲太多的辛酸。为了生活,父亲在外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闲在家里了,自然希望儿女都守护在身边。而作为女儿的我却选择放弃所谓的“铁饭碗”,到另一座城市去打拼。

                 (10)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故乡的月光照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又伴着我走过了充满憧憬的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活。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被分配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小镇,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在那个称得上婉转清丽、含蓄细密的小镇,依然沐浴着故乡的月光,我站在七尺讲台上挥洒了五年的青春……

                 (11)如今,面对的是城里的当空皓月,潜意识里故乡那轮明月变得辽远而飘渺了,内心深处却油然而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之感。

                 (12)月色越发静好。此刻定然有人对月思乡,有人对月相思,有人围着餐桌共享天伦之乐,有人三五成群散步聊天,也有“宅一族”沉浸在网游里自得其乐……不远处,是个运动广场,那儿夜夜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今晚也不例外。音乐依时响起,舞者的脚步并不因中秋的到来而停歇。多有毅力!

                 (13)人生就是万花筒,只因为人们各有选择,各有活法,并一如既往的执着。

                 (14)面对月夜,也曾对自己的毅然抉择彷徨过,质疑过,最终还是被那无言而执着的月儿所折服。选择了,何必后悔?一如明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尽管人世间沧海了又桑田,明月依然故我,年年如是,月月相似,每月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日夜,一泄无遗,无怨无悔!

                 (15)鲁迅有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诗人汪国真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人生之路无定数,于是便有了多样的选择,选择了就不该轻言放弃。正因如此,才有了百态的人生。世界不也因此才精彩纷呈吗?繁华都市里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人们忙碌如陀螺般旋转,车流穿梭如流水。谁能保证自己脱颖而出?但谁都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为了生存也好,为了梦想也罢,我们毫不例外地必须努力!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如一条蚕蛹,正在抽丝结茧,即使不能保证在自己的故事里最终破茧成蝶,我想,也了无遗憾,毕竟努力过,坚持过,付出了,无形中扩展了生命的宽度,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美丽阐释?足矣!

                 (16)不知何时,月亮已经升到了最高空。他端来一杯咖啡,轻声问:“想什么呢?”我浅啜了一口,夹杂着苦涩的清香顿时在口里弥漫开来。我淡淡地回答:“谁说‘月是故乡明’?城里的月光不也一样么?……”

                 (17)“哦??”男友愕然。

                 (18)我知道我答非所问了。

              (1) 阅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按提示完成表格。

               

              文章情节

              人物感受(心理)

              站在城市的楼顶

               

              回忆自己回乡办理离职手续

               

              想到运动场舞者的毅力

               

              (2) 作者在文中回忆自己去年回家办理离职的情节有何作用? (3) 作者回想自己离开故乡本来有些彷徨,质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最终还是被那无言而执着的月儿所折服。”,想一想,月儿让作者明白了什么? (4) 本文引用鲁迅及汪国真的话的意图是什么?
            • 8.

              母亲的书

              琦君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看黄历,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

              ⑨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⑩《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 文章回忆了母亲喜爱的三本书的一些往事,请分别概括出母亲喜爱的原因。

                                                                                                

              (2) 赏析理解语句。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从表达作用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加横线词语。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3) 结合文章的内容,分点概括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作者为什么要以“母亲的书”为题?

                                                                                                

              (5) 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怎么理解?
            • 9.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仿照示例,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见其病态,感到吃惊 →              →             →为己帮助不够,倍感愧怍

              (2)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作者善良的根据和作者愧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 10.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 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让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文章,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       

               

              ③       

               

              (2)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让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4)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各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至少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