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太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学习大国,比如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
              材料一  读古书,承袭古人以鉴今日;读海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文学,陶冶情操;读传记,增添力量;读哲学,更加睿智;读科技,更加聪慧……
              材料二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充分利用零碎的短暂时间进行阅读,快速、及时地获取大量的信息,阅读中还可以进行互动。碎片化阅读在方便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还使人形成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挑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利于形成深度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阅读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对待碎片化阅读。
            • 3.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4.

              第十一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峰会的主题是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选择杭州,具有特殊的意义。

              材料一 G20杭州峰会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开,却辅以文化盛宴,用文化艺术来滋养,可谓匠心独运。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消除语言的藩篱,互通情意、鼓舞人心、鼓起斗志,从而连接南北、跨越鸿沟,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让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G20峰会主会场是展现我锦绣中华和杭州江南风云的第一窗口,本次会馆艺术品陈设从艺术自身出发,体现宋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高水平、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关照、中国艺术的传统与信息时代当下脉络等各方面的关系,力求完满地通过艺术向世界展现一个在古老传统滋养下生机蓬勃的新中国和中国艺术。

              G20杭州峰会空间装饰陈设和艺术品,既塑造大国风范,又在国家元首们严肃会议间隙,缓冲压力,增加话题。艺术可随时随地作为话题平台讨论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空间。这些艺术品在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凸显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国G20杭州峰会文化场馆设计对我国的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围棋大王对弈,彰显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2016年3月9日至15日,Google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围棋大王”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对弈,AlphaGo以4比1战胜世界级围棋高手。这是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欧洲围棋高手之后,对决世界级高手的再次取胜,被受世界关注。

              材料一 围棋的棋盘有19×19个点,每一步都有250种走法,这250种走法中任何一步的下一步又有250种可能的新走法,以此类推,围棋的走法多如恒河沙数。AlphaGo是Google科技人模仿人脑设计了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神经网络系统,被称为“两个大脑”:一个叫落子选择器;一个叫棋局评估器。这个智能机器人将世界围棋高手获胜的百万个以上的棋局输入电脑储存起来。在对弈的时候,棋局评估器将当前棋局快速扫描并输入电脑。落子选择器根据刚输入的当前棋局快速推算出3 000万步获胜的最佳概率,定位后正式落子。其运算之快、定位之精和数据之繁都是人脑所无法直接达到的。这就是AlphaGo的制胜之秘。

              材料二 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国正在积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公民参加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监督方式、人类情感交流内容与交流方式、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方向、文化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连胜世界高手,引发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将替代人们应对绝症、从事繁琐劳动和复杂记忆,人类只需精神生活,那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到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将颠覆人类认识,出现失控效应,将像刀枪、炮弹和原子弹一样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那是“人类噩梦”来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围棋制胜之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

              (3)请你本着科学理性的思维对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连年高产,粮食实现创历史的“十二连增”,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充分发展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的依据。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在世界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2016年5月,习近平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话语体系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合理性。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 7.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 8.

              今天的文化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同时也看到这样一些文化现象: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人情超越了社会公平甚至法律;邪教思想依然在传播;很多年轻一代生活态度极其不端正;崇洋媚外,鼓吹全盘西化;低俗文化大行其道等等。一句话我们的文化生活“喜”、“忧”并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当前文化“喜”、“忧”并存的复杂现象。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来输入汉字,其汉字书写能力逐步在退化,“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于是央视科教频道从2013年开始每年推出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推出,引发收视狂潮,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生僻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当代人的历史记忆,因而支持使用生僻字;也有人认为,汉子用于交流的最终目的是简洁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在交流中的使用价值,因而不支持使用生僻字。

              材料二 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从2016年开始已经举办两届。

              (1)结合材料一,对于是否支持使用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

              (3)请你为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分别写一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l6个字。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为了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几年的文物事业发展确定了目标。

                 “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规划》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加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协作与文物保护,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研究。构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双边、多边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举办“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主题研讨会、高级别论坛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交流展。

              (1)实现文物保护“两个转变”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的价值追求。

              (3)假如让你为所在地标志性文物写一份保护倡议书,请就如何保护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