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素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疟疾新疗法的。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 2.

              考古发掘最近一年挺火,“关注度”背后,一些质疑也甚嚣尘上:比如,“盗墓是私盗,考古是官盗;一个在晚上,一个在白天”;又如,“考古是掘他人坟墓,扰祖先亡灵”。这些声音虽不失反对盗墓和尊重古人的积极意义,但对于考古这门严肃的学科,却有失起码的公允和尊重。

              考古是门科学。考古人从人类物质遗存及它们的空间关系中,反推并挖掘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没有考古学,缺乏文字记载的史前文化不会展示自己的魅力,仅凭史书,人们也无法体验与实物对视的震撼。正是面朝黄土、背负责任的考古人,让真实的历史有了存在的证据,让虚假的过去不再继续伪装,使中华民族重拾自信,重燃复兴的梦想。

                (1)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为什么质疑考古发掘对严肃的考古学有失起码的公允和尊重?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考古发掘让真实的历史有了存在的证据,让虚假的过去不再继续伪装。”

            • 3.

              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做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观点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 4. 围绕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之争,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将于近期作出裁决。美国预测法庭会作出支持菲律宾主张的裁决,因而在裁决下达前要求其地区及全球伙伴采取统一步调,支持仲裁庭的决定,目的是给中国扣上“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帽子,借此牵制中国,为其霸权服务。

              中国多次重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指出仲裁庭于2015年10月29日就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作出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裁决》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都充满错误。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所谓仲裁案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2016年6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强调中方原则立场的同时释放善意。

              近一段时间,已有40多个国家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发声,在南海问题上“力挺”中国。中国的南海问题“朋友圈”完全碾压美日菲,这绝不是中国胁迫他国的结果,“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的真理适用于国际关系的各个维度。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国家利益和认识论角度,分析中美等国对南海仲裁案持不同立场的原因。(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朋友圈”为何越来越大。(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维护我国在南海权益提出两条建议。(4分)

            • 5. 当地时间 2015年 10月 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演讲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⑴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演讲指出,中国期待美好未来,所以更爱护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中国应该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医改、共享经济和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医改举措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问题】

              材料一 报告指出: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1)根据材料一,分析深化医改的经济意义。





              【共享经济助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二ofo的小黄车、摩拜的小橙车、优拜的小绿车…一场激烈的“彩虹”大战已悄然打响。共享单车短时间内大批量投放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凭借防爆轮胎、轴传动等高科技配置,借助实时定位、扫码开锁、在线支付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运营效率,获得消费者认可。它的出现给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注: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知识,分析共享单车对传统自行车企业的影响。)





              材料三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在天津迅速崛起。自投放以来,给市民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规划的专门停车区域和专用自行车道无法满足需求;监管不到位,乱停乱放、违规抢道等现象较突出;尚无专门的法规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恶意拆卸破坏、额外加锁、毁损识别码等现象时有发生。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解决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提合理化建议。



              【深化高考教育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材料四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措施被明确提出。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4)结合材料四,运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

            • 7.

              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增强。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城镇化,应当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1)结合材料,运用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2)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正确性。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功能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知的独特性和实践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请结合材料,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