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生政策始终处在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下表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与调整的重要事件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会议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2002年9月

              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3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2014年全年

              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单独二孩。

              2015年10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

              2015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1)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和调整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的?
              (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每一次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都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概括这种做法所运用的方法论。

              (4)从认识论的角度,简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 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 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作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 3. 2016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某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当时西方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理性分析】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
              【建言献策】
                     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某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可以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再带动全国的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专家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观点的哲学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 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材料三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 5.

              材料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 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材料三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十八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对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创造寻求新的主导产业,使中国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材料三: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十八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对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创造寻求新的主导产业,使中国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 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