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人适量的 ______ 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 ______ (2分)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据需要乘以 10 n次方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这里的n= _____ (2分)
              (3)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                          (3分)加入三组无菌培养皿中,再加人灭菌并冷却到 50°C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和一个                     都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 2.

              为探究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将下列4种菌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于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皿,在平皿上放置经不同浓度大叶木姜子多糖溶液浸泡2~3小时的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多糖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酵母菌

              灰绿曲霉

              黑曲霉

              10.0

              2.8

              3.3

              2.6

              1.2

              5.0

              2.7

              3.1

              1.8

              0.9

              2.5

              2.3

              2.7

              1.0

              0.3

              1.0

              1.4

              0.3

              0.5

              1.2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另外三种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

              B.制备含菌平皿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C.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大叶木姜子多糖对黑曲霉抑制效果最差
            • 3.

              已知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B.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C.培养过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
              D.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
            • 4.

              (选修一)部分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如秸秆等。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构成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其单体为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的分解需要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2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

              (3)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该过程中步骤(二)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

              (4)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燃烧,科学家建议通过秸轩沼气池来利用秸秆,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有甲烷菌,甲烷菌的代谢类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__。通过沼气池利用秸秆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 5. 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接着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 6.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1)某同学设计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最好选择          环境采集土样。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     ,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培养。

              (3)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萃取法或         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 7.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乳酸杆菌在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丰富的培养基中能很好的生长
              D.在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 8.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灭菌
              B.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C.除最后一次划线后以外,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 9.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选择30-300的平板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C.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D.细菌一般在30~37℃温度下培养1~2d,放线菌、霉菌在25~28℃分别培养5~7d、3~4d
            • 10.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表Ⅰ、Ⅱ、Ⅲ是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粉状硫 10g + + +
              K2HPO4 4g + + +
              FeSO4 0.5g + + +
              蔗糖 10g + +
              (NH4)2SO4 0.4g + +
              H2O 100mL + + +
              MgSO4 9.25g + + +
              CaCl2 0.5g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