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下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发酵温度控制在180C~250C,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
              (2)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下图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______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相关问题:

              (1)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

              (4)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5)培养某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科学研究表明,氮素是水和土壤中重要的污染因子,氮肥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氨对雾霾的贡献率达20%以上,农业污染逐渐引起科学界和政府的重视。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氮素的分解作用,某研究人员分别对所取土样进行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纯化操作(A组)和土壤微生物计数操作(B组),过程如下图一,序号①~⑨表示实验步骤。

              (1)步骤①所用的小铁铲需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处理,称取土样时通常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旁进行。

              (2)分析步骤③④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最大的区别是______(成分)种类不同。

              (3)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长期保存,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图二所示的接种方法可以在图一的步骤_____(填序号)中采用,甲、乙、丙为划线的三个区域,为正确完成接种过程,接种环至少进行_____次灼烧灭菌。

              (5)步骤⑦中,对1 mL菌液进行系列稀释10、100、1000倍,分别经过步骤⑧的接种和培养后,观察到菌落的平均数依次为2860、257、23,则可推测适宜的土样稀释倍数为1000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泡菜和酸奶的制作都离不开乳酸菌。请回答下列一种相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制作期间,是否需要定时排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一般地说,泡制14天后的泡菜中_____________的含量较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适合食用。

              (2)为了比较不同培养基上乳酸菌的生长效果,某同学制备了3种无菌培养基,再量取1mL乳酸菌发酵奶,进行梯度稀释后取10-8稀释液,分别接种到上述的3种培养基上,然后置于37°C环境中培养,第5天用直尺在放大镜下测量菌落直径。

              ①配制本实验的培养基时需要加入___________,使培养基能够凝固。配制好的培养基还需要放入________中进行彻底灭菌。

              ②采用________法,将乳酸菌稀释液分别接种到3种培养基上。接种要求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菌落直径大的培养基更适合用于培养乳酸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图中①过程选取产酶微生物时应选择__________的土壤,在鉴定和筛选这种微生物时需用_______对纤维素进行染色并制成选择培养基.最后还要在平板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目的菌。

              (2)图中②环节获得的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分别为C1酶、CX酶和________。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第三种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

              (3)⑤环节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4)产生酒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发酵装置进行灭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 6.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 7.

              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在接种过程中,接种针或涂布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同学发现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地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几次进行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在进行下一区域划线前要将接种环       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5)研究人员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水样中分离出的细菌.操作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平行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平行线上无菌落,其他平行线上有菌落.造成第一条平行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

              (6)在示意图A和图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 9.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以预防白内障、有助于保护眼睛晶体的纤维部分,还可以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生成,加强视力的形成;还可以预防夜盲症,加强眼睛变色的功能。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图如下,请根据其提取过程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

              (2)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菌R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3)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方式加热;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_。

              (5)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____________作为________。

              (6)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该方法___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法。

            • 10.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若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