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3)植物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4)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更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5)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2.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菜剁碎放一些盐时有水分渗出,针对此现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____________?作出假设后,以新鲜的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      次,第一次观察到第二次观察之间,细胞的吸水速率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_______。

              (3)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做染色剂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核t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            

              (4)被称为“能量转换站”的细胞器是         ,用菠菜作实验材料观察此细胞器,制作装片的的过程是:取                 ,放入载玻片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 3.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气孔开闭与细胞吸水失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制作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及气孔张开程度;
              ④将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程度越大),分析回答:
              蔗糖浓度/g.mL-1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质壁分离程度 - - - - + ++ +++ +++
              气孔张开程度 +++ +++ +++ ++ + - - -
              (1)选用小蚌兰下表皮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______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 ______ (结构).
              (2)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 ______ 进行调焦.
              (4)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在 ______ 之间的蔗糖溶液相当.
              (5)结果表明,细胞 ______ 导致气孔关闭.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对植物体生存的意义是 ______
            • 4.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气孔开闭与细胞吸水失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制作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及气孔张开程度;
              ④将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程度越大),分析回答:
              蔗糖浓度/g.mL-1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质壁分离程度 - - - - + ++ +++ +++
              气孔张开程度 +++ +++ +++ ++ + - - -
              (1)选用小蚌兰下表皮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______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 ______ (结构).
              (2)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 .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 ______ 进行调焦.
              (4)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在 ______ 之间的蔗糖溶液相当.
              (5)结果表明,细胞 ______ 导致气孔关闭.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对植物体生存的意义是 ______ .
            • 5.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 ______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______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______ .细胞处于该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 ______ .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______ , ______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 6.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的问题: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______;②______.
              (2)将动物细胞放置在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会______;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此时水分子______(填“不再进出”或“仍进出”)细胞.
              (3)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______,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透过;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
              (4)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由______构成的,细胞膜表面上具有糖蛋白和______.
            • 7. 图为相关实验所得结果,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为使用花生子叶进行脂肪鉴定实验,该实验使用的染色剂是______,实验中,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是______.
              (2)图2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相关实验,图示现象为______,某同学利用清水进一步实验,发现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图3是利用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图4是某同学观察到的经染色后的根尖细胞的一个视野,在该视野中他寻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5)图5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经离心后的一试管,其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该组实验用于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是______,观察发现,沉淀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
            • 8.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先后完成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吸收和失水”,两个实验.请结合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两个实验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______ ,设置多次观察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______ 原则.
              (2)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功至关重要,前者通常选择的材料是 ______ ,后者常用 ______ .
              (3)两个实验都都用到了光学显微镜,其中需要用高倍镜观察的是 ______ ,滴加清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4)该同学在“植物细胞的吸收和失水”实验中观察到图象如图,a处的液体为 ______ ,这说明细胞壁具有 ______ 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