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纯牛奶、原味酸钠;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

              (3)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___________,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式)。

              (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____________条件。

            • 2.

              回答下列关于呼吸与光合有关问题:

              Ⅰ: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的________水,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

              (2)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____(左或右)移动。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一个装置,该装置的金属网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其他部分与原装置相同。

              Ⅱ: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株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1FM)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自然条件

              2860

              1.43

              15.04

              187

              弱光条件

              3730

              1.69

              4.68

              304


              (1)实验中需用___________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

              (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使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___________(CO2或O2)的利用能力。

              (3)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_________,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

            • 3.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4)玉米入库贮藏前需晒干,这是为了抑制____________。

              (5)小麦长期被水淹会出现烂根现象,与之相关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6)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___________

              d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___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请写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 5.

              四川泡菜是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泡制蔬菜,在泡制过程中涉及到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过程,其中以乳酸发酵为主,相关生理过程如下图(①~④代表过程,a代表物质)。

              请回答问题:

              (1)乳酸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为利于乳酸菌的呼吸作用所以泡菜坛的坛口应_________(敞口/密封)。

              (2)图中过程_________是乳酸菌和酵母菌共有的代谢途径,发生场所是_________,a代表_________。

              (3)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增加的原因是发酵初期坛中有一定量的氧气,使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能量供给充足,利于繁殖;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乳酸菌的呼吸产物使发酵后期坛中的pH下降,导致酵母菌_________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正常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 6.

              某植物生理研究小组对草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情况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5组,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实验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中午13时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以植物对外吸收CO2的速率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实验处理

               

               

               

               

               

               

              温度(℃)

              32

              32

              32

              28

              23

               

              相对湿度(g/m3)

              18

              25

              48

              48

              48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

              (mg CO2·dm-2·h-1)

              12.6

              17.5

              22.8

              25.7

              21.3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②若对照组在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速率为7mg·dm-2·h-1,则对照组植株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为________mg·dm-2·h-1

              ③从原理上讲,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________,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气孔的开闭从而影响到叶肉细胞间的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探究草莓果实细胞呼吸时,测量了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气体的交换值,其结果如下表:


              O2的浓度(%)

              0

              1

              3

              5

              6

              7

              8

              9

              11

              15

              气体

              交换值

               

               

               

               

               

               

               

               

               

               

              O2吸收量

              0

              0.10

              0.25

              0.35

              0.43

              0.50

              0.65

              0.80

              0.95

              1.00

              CO2释放量

              1.00

              0.90

              0.75

              0.65

              0.65

              0.70

              0.75

              0.80

              0.95

              1.00

              ①若用恒温室保存草莓果实,则室内氧气浓度控制在________%之间最有利。

              ②当O2浓度为3%时,草莓果实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

            • 7.

              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

              (1)请写出控制本实验自变量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___________。

              (4)甲图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该装置放在___________环境中,并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____________溶液。在A点,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茉莉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方程式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9.

              如图所示装置中,甲内是经煮沸后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酵母液),乙内是澄清的石灰水。先将甲、乙两装

              置准备好,待甲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装置左侧的玻璃导管插入混合液中,请回答:

              (1)本装置是验证                  的实验。将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煮沸又冷却的目的是                                              

              (2)写出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                                                    

              (3)实验进行30 min后,甲装置与实验开始时的温度比较,变化是                    ,变化原因是                              

              (4)若设法另用一玻璃管向甲混合液中输入氧气,则乙内冒出气泡的速度将          。其原因是向甲内输入氧后                                                       

            • 10.

              下图是测定植物细胞呼吸的装置,请据下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那么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D瓶内的石灰水的作是             

              (2)C装置用不透光的玻璃罩住植物的原因是           。                                           

              (3)如将C装置中的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C装置可否换成透光的玻璃罩               

              (4)如果将C装置内的植物换成乳酸菌培养液则D中的现象为            ;其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