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几个实验问题

              (1)在“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______________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剪取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呈现灰绿色,来证明酒精的存在。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指层析法,最后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中,最宽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于鉴定还原糖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等体积的0.1g/ml的NaOH和0.05g/ml的________________配置而成的。

              (6)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          。

              (7)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把绿色植物放置在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几个小时后,再曝光处理,并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2.

              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________(填字母)。

              (2)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_。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______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______值。

            • 3.

              菹(zū)草是一种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能充分利用和开发菹草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真光合速率)。分析回答:

              (1)菹草叶肉细胞中含较多叶绿素,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

              (2)由图1可知,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左右;在35℃时,菹草每小时呼吸作用耗氧量约为________mg·g1·L1

              (3)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2 m左右。结合图2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若将水深增加到3 m以上,菹草的呼吸速率将________。

              (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水体流动不畅,生长旺盛的菹草有时突然光合作用能力明显降低,甚至衰亡。结合图3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 4.

              研究者选取南瓜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下面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实线代表温度对_______________(填“实际光合作用”或“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B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碳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3)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___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仅考虑白天的影响)。

              (5)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             ,以此可以测出            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           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                                        ,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 6.

              下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甲和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                               ,A——E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          瓶中。

              (2)一段时间后各取甲、乙两组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过滤后,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为橙色变为灰绿色,表明溶液含有          ,          组实验装置的培养液会出现这种颜色变化。

            • 7.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             ,以此可以测出            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           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                                        ,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 8.

              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放出的热量多少。

              材料用具:500 mL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0.1 mol/L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步骤:

              ①取A、B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则X是________;Y是________。

              ②B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变量。

              实验结果:略

              (2)乙利用图Ⅱ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

              ②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得到相关数据绘成如图,则第4时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答两点),若镜检3时段得到酵母菌细胞平均数为M个,则此时段活酵母菌个数应________。

            • 9.

              如图表示某适宜温度条件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的呼吸强度比B植物的呼吸强度_____,b点时,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是______mg/m2•h;突然降低光照强度,A植物叶肉细胞内C3含量会如何变化______。

              (2)A和B两种植物,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b时,A植物照光X小时,然后黑暗12小时,能够使叶片干物质的量和处理前一样。则X= ______小时.

            • 10.

              将酵母菌研磨,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

              (1)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丙酮酸,甲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乙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丙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做(1)题,三个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