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③d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其原因是
            • 2.

              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甜槠植株,图中的不同曲线X、Y、Z分别表示一天24小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CO2mg/h)的变化。请回答: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在发生的光反应和在发生的暗反应。夜间甜槠(填“能”、“不能”)进行暗反应,原因是

              (2)图中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点。曲线Z上发生了由k到a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3)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此时叶绿体中C5的生成速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C5的含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3.

              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________(填字母)。

              (2)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_。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______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______值。

            • 4.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的含水量随气温下降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的角度分析植物抗寒性逐渐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代谢角度分析,植物抗寒性逐渐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消耗减少,有利于可溶性糖积累,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不易结冰。

            • 5.

              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以测定种子萌发时因呼吸作用引起的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和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的刻度尺量出气体的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6h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曲线在10h以后仍保持稳定,原因是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萌发种子引起的,原因是该实验缺少             ,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                                   

              (4)如果采用带叶的幼苗来代替萌发的种子做上述实验,要对试管进行的处理是                  ,其目的是                                  

            • 6.

              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1)图丙A、B和C三点中______________点对应图乙状态。

              (2)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若提高温度,曲线的C点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上移;下移;不动;无法确定)。

              (3)图乙a、b和c结构中,产生CO2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消耗CO2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丁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___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_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300mg。

            • 7.

              下图甲是有氧呼吸过程,图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试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③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④⑤⑥中表示大量能量的是________。

              (2)现提供了如图乙(A~D)的实验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CO2。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及顺序.有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序号: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

              (3)请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

            • 8. 如图是不同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番茄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中B、C、D 是横坐标上的点;图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E 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此时限制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图中其它条件不变,温度上升5℃则E点将向方向    移动,图甲中的C 点骤变为    点时,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请用图中横坐标上的字母回答).
              (2)图甲中B 点时,番茄叶肉细胞内能为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提供ATP 的场所有    ,在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番茄叶肉细胞中的磷酸分子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    
              (3)图乙表示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番茄的气孔导度降低,但细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最后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细胞内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    反应,而且不能恢复.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    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 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    ,则观点一不成立.
            • 9. 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
              ③产氢的阶段是
              ④氧气参与阶段的反应.
            • 10. 根据给出的资料完成表格填写.
              探究题目:探究酿酒中引起糖类发酵的原因
              酿酒原理(请用化学反应式回答)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方法步骤1、取2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
              2、向1号试管加入2mL酵母细胞液,2号试管中加入
              3、再向2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 , 摇匀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一段时间.
              预期结果与结论1、如果两只试管都产生气泡(或糖变成了酒)
              说明:
              2、如果只有1号试管产生气泡(或糖变成了酒)
              说明:
              3、如果只有2号试管产生气泡(或糖变成了酒)
              说明:
              (I)在探索酶本质的过程中,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酿酒中的糖类发酵是整个酵母细胞而非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起作用,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II)实验室中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酵母细胞培养液、酵母细胞研磨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葡萄糖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