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自然界中的水稻品种(甲)对该病都没有抗性。为了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农科院的育种专家通过“神舟七号”搭载水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试验和机理研究,得到了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乙)。请依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中高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可引起水稻种子发生何种变异?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小组为了弄清抗白叶枯病水稻的变异情况,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甲×乙→F1全为不抗白叶枯病植株。

              实验二:实验一中的F1×乙→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植株=3∶1

              实验三:实验一中的F1自交→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植株=15∶1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①若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则经太空育种得到的抗白叶枯病植株(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中,F1植株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     )

              ③在实验三中,F2代中的不抗白叶枯病植株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④若在实验三的F2中选择一株不抗白叶枯病的植株与抗白叶枯病的植株杂交,其后代中不抗白叶枯病∶抗白叶枯病为1∶1,那么所选择的这株不抗白叶枯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让实验二中得到的F2全部植株继续与抗白叶枯病植株品种杂交,则理论上,F3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二倍体植物的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现有宽叶矮茎白花与窄叶高茎红花两种纯合品种,要培育宽叶矮茎红花新品种。如图所示是不同的育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用窄叶矮茎白花个体与F2中宽叶高茎红花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红花与宽叶矮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②A过程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植株甲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③与E过程相比,A、B过程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而C、D过程最大的缺点是具有________。

              (2)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与该表现型相对应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从已有植株A、B、C、D中选择个体________或________,与该突变体进行一次杂交,即可确定该突变体具体是甲、乙、丙中的哪一种。(注: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 3.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水稻植株,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 4.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         育种和     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且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及比例是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将其和农杆菌的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      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 5.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 ______ (填“可育”或“髙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 ______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______ .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 .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O”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y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 ______ .
            • 6.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组,原因是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7.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花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棕色是 ______ 性状,低酚是 ______ 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______ ,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 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 ______ 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处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 8.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__,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_酶将其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 9.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诱变处理获得乙的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其他表现型的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性。

              (2)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                    育种技术。

              (3)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         ,将其和农杆菌的质粒用                切割,通过            剪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 10.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         育种和     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且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及比例是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将其和农杆菌的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      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