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济宁二模)科研人员深入调查了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你认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科研人员通过建立    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3)天敌从蝗虫体内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固定的能量.草原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 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3.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B.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D.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 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小,一般植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较小
              C.建立人工群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人类活动不仅没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反而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
            • 5. 甲、乙、丙三种不同植物分别分布于X、Y、Z三个不同的栖息地中,将不同栖息地生理状态相似,数目相同的种子混匀,再均分三组,分别同时种植于X、Y、Z三个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经过一年后,收获所有植株的种子进行统计,得到如表结果.
              实验地块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
              X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Y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Z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一年后不同栖息地各种植物种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该年的出生率不同
              B.X实验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Y实验地块甲植株的数量将会增加
              D.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Z实验地中的丙植物种群数量变化将呈“S”型曲线
            • 6. 科研人员对某板栗园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连续七年监测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由此推断(  )
              A.栗瘿蜂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减少
              B.该生态系统中,长尾小蜂的K值是5.5×103
              C.这两种蜂可能属于同一食物链中的相邻两个营养级
              D.这两种蜂数量的增多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7. (2016•商丘三模)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Nt+1
              N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 8. (2016•安庆二模)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图表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
              B.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
              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
            • 9.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N1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0→T2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    
              (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    .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    之间.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部分雌兔由于某种原因死亡,导致雌雄比例约变为0.5时,该比例    (“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    .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    的竞争能力不同.
            • 10. 如图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D.如果该种群为某种作物害虫,则在第5年防治最有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