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30株/m2)和3种杂草(均为2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田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不同小区中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有差异,主要原因是狐尾草与水稻竞争资源所造成的
              C.实验期间,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田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该农田将经历次生演替,最终形成顶极群落森林
            • 2.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 3. 下列有关生物群体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
              B.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果园中昆虫种类适当增加能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4. (2016春•安庆期中)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和    
              (3)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     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因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猎物中的     的个体,同时往往捕食种群数量较     (填“大”或“小”)的猎物物种.
            • 5.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调查结果图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每样方个体数/株)(  )
                    年份比较项目  19711972197319741975
              种子萌发数1000970700500440
              幼苗数430400290290250
              成熟株数350240210220190
              A.北点地梅在这5年间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C.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6.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B.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D.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 7.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小,一般植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较小
              C.建立人工群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人类活动不仅没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反而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
            • 8. 如图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D.如果该种群为某种作物害虫,则在第5年防治最有效
            • 9. 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
              A.
              B.
              C.
              D.
            • 10.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