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2.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
              时间(天)起始1234567
              培养液中
              小球藻数量
              (106个/mL)
              0.901.003.213.925.403.784.315.26
              实验期间室温(℃)--9-138-188-183-153-144-1610-17
              (1)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    
              (2)可否用数学式Nt=N0λ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理由是    
              (3)前4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    .第5~6天,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请指出一项可能原因    
              (4)请完成图解,以表示小球藻培养瓶中主要的能量流动情况.    
            • 3. 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a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
              A.N0at
              B.N0ta
              C.tN0a
              D.aN0t
            • 4.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植物覆盖度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微生物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
              固氮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②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中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
              (3)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5.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査,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
              固氮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査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況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自身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6. 某实验小组探究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时间(天) 13 9 1011 
               数量(只/mL) 3641 57 129 146 153 168 191 232 225 224
              则该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  )
              A.232
              B.225
              C.224
              D.227
            • 7. 下列有关实验及科学史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B.罗伯特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说明口腔上皮细胞为死细胞
              D.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细胞中DNA和RNA
            • 8. 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布为10μg/L和30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改变可以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B.在有铜污染的锖况下,5天后甲、乙种群的抗铜基因频率都増大
              C.在有铜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铜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
              D.在铜污染加大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更明显
            • 9. (2016•温州一模)如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在70年内数量呈周期波动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50只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原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 10.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第5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D.第15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