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湖泊中生活着鱼类、青虾、水蚤和水生植物等生物。其中,肉食性鱼类以青虾为食,青虾以水蚤和水生植物为食,水蚤以水生植物为食,请分析回答:

              (1)湖泊中不同种类的鱼不属于同一物种的原因是它们之间存在        。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其意义是                                

              (2)根据湖泊中上述生物的食物关系推算,若肉食性鱼类增加1千克,至少消耗水生植物        千克。若青虾被大量捕捞,短期内将直接造成肉食性鱼类的种群密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水生植物在该湖泊的碳循环过程所起的作用是                                               

            • 2. 如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______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______  (填数字序号)等.
              (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______ .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______ 克.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______
              (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 ______ 型.
            • 3. 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营腐生生活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

              (2)写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3)图2反映的是该生态系统遭受某外来物种E入侵后,进行整治的30年中其数量变化情况。物种E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增长的时间段是      年,在第22年其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

            • 4.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放生的习俗,但放生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行为,随意放生可能对放生的动物、放生区域的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生的生物可能是宠物,如巴西龟,外形可爱,颜色细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放生的巴西龟可能在放生地大量繁殖,对放生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_
              (2)巴西龟为杂食性动物,可以以放生地中的水生植物、植食性鱼类等为食,则巴西龟在放生地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可处于营养结构中的第 ______ 营养级.
              (3)调查放养地巴西龟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 ______ 法,若发现其数量迅猛增长可合理采取 ______ 措施进行防治,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 5. 淡水养殖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非常普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_____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______
              (2)某淡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鲢鱼,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鲢鱼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植物提供1.0×103kJ的能量,其中鲢鱼获得的能量为1.0×102kJ,鳙鱼的食物 来自浮游植物,来自浮游动物,则鳙鱼最多获得能量 ______ kJ.调查鲢鱼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 ______
              (3)某种鱼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这种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 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
            • 6.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______ (用字母回答).
              (2)如果对该区域某种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  A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______ J/(cm2•y).
              (4)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中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逐渐增强.
            • 7.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______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 ______ ,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______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______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______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______ 演替.
            • 8.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 ______ 的比例增加,通过 ______ 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______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______
              (4)复合种植园中, ______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______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______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 9.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 ______ 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 ______ ,该变动将直接导致 ______ ,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______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______
            • 10. 某兴趣小组到一片弃耕还林的农田进行调查,发现田埂淹没在杂草之中.杂草中有稗草、狗尾巴草等植物,还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褐家鼠和蛇等动物.请分析回答:
              (1)该农田中,稗草的集合体称为 ______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调查该农田中褐家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3)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农田中将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 ______
              (4)若该农田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______
              (5)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