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______ 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 ______ 年时,达到种群的K值.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 ______
            • 2.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表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同化总量(1012 储存能量(1012 呼吸消耗(1012
              A 900 200 700
              B 100 25 75
              C 15 2 13
              D 18 6 12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变化属于 ______ 增长模型,图中的 ______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______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功能.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______ (填字母);分析表格,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 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5)若人类将部分雨林开发成为果园,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 ,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降低.
            • 3. 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变动曲线.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
               天敌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赤狐  40  30
               艾虎  60  40
               香鼬  100  0
              (1)2012年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
              (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作用.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______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若赤狐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消耗 ______ kg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 ______ 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 4. 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及引入某害虫的天敌后通过调查构建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的成分 ______ .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原理依据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
              (4)图乙模型属于 ______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______ 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 ______
              (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 ______ (填生理过程).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______
              (6)科研人员针对湿地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表:
              能量(kJ•m-2•a-1
              动物名称
              摄入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
              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
              的能量
              铜锈环棱螺 516 15 231 270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化学能,它同化的能量为 ______ kJ•m-2•a-1
            • 5.

              在池塘中,适量混养一定比例的草鱼、鲢鱼、鳙鱼与鲤鱼,能提高经济效益.请根据有关生物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池底水草等生物构成________.

              (2)池塘中四种鱼分层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这种混合放养相比单纯放养草鱼来讲,有助于增产增收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

              (3)在池塘中,适量混养一定比例的草鱼、鲢鱼、鳙鱼与鲤鱼,能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

            • 6.

              科研人员对我国南方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调查,发现:

              ①每年5—9月份蓝细菌水华频繁爆发;②生产者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季节变化,鱼类  种类和数量也随季节波动;③在秋冬和冬春季节转换中鱼类在池塘不同水层中的分布有   明显差异。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说,蓝细菌属于________。欲了解各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科研人员的上述发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某年水华爆发时,该淡水湖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最严重时几乎变成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这种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的现象是________的结果。经人为干预,较长的时间后,生产者和鱼类的种类、数量又逐渐的上升,该演   替过程属于________

              (3)该淡水湖中肉食性鱼类的数量较少,是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7. 如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J/cm2.a,来源包括 ______ .甲图中A代表 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存在.
              (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 %.(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______ 法.乙图中,在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
            • 8.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______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______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______ 所利用.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______ 时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____
            • 9. 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______ ______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______ ______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______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______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______
            • 10. 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______ J/cm2•a,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 .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2)计算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______ ;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即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