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图示为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培养皿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

              (3)图示是利用_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关于图示的操作方法和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 2.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


              (1)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但是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且容易产生酒味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都需经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3)在实验室中可采用下图所示的________法进行菌种纯化,在下图中 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支持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土壤中筛选酸性脲酶生产菌,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来自_________。

              (2) 筛选和纯化酸性脲酶生产菌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配制浓度梯度为10-1的系列稀释液时,需用移液管将lmL菌液移入盛有____mL蒸馏水的试管中。

              (3) 对同一浓度的酸性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多于/等于/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

              (4) 若用海藻酸钠固定含酸性脲酶的细菌时,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和细胞混合滴入溶液中。下表是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珠状况,从表中看出,海藻酸钠的浓度应选用__g/dL。若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g/dL)

              凝胶强度

              凝胶气泡量

              成球难度

              凝珠形状

              1.0

              没有

              较易

              扁圆形

              2.0

              少量

              圆球形

              3.0

              较多

              稍难

              有托尾

              4.0

              大量

              难成球形

            • 4. 木聚糖酶系可以将半纤维素(一种多糖)转化为单细胞蛋白和其他有用物质。有些嗜热菌能产生耐热木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上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现欲从温泉中分离能分解半纤维素的嗜热菌,并从中筛选木聚糖酶高产菌株,获得耐热木聚糖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奶常用巴氏消毒法,该方法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适量体积的样品涂布在富含__________且其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菌落长出后,挑取单个菌落并进行一系列操作,然后在培养基上用__________法接种培养,进行菌株的__________。最后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富集。 
              (3)将富集后的菌株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待菌落长出后用0.1%的__________染色1h,再用1mol/LNaCl脱色。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筛选__________的菌落即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
            • 5.

              请回答下面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问题: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玻璃器皿的灭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2种,但只有______________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2)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利用微生物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以供人类所需。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需要先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C1酶、_______ 、_____________,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________。

              (3)如表是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 7.
              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______ 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______ 的培养基,并在 ______ 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______ ,接种前要进行 ______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______ 条件下进行.
            • 8.

              (一)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3)筛选高效菌株时,可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设置⑥的目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此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杂菌污染(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微生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人类巳经应用微生物造福于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界获得纯种酿酒酵母菌的基本程序: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纯化培养。

              ①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开始接种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葡萄汁中含有醋酸菌,在葡萄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酒精转变成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科学家利用培养基从土壤中选择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经过大量培养后可以从中提取纤维素酶。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           培养基上,可得到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________。

            • 10.

              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科学家欲从果园的葡萄上或土壤中分离出这种酵母菌,操作如下:


              (1)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2)纯化菌株时,用接种环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酵母菌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法,该方法测得的细菌数一般比实际结果要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菌落数目时选取菌落数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若想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筛选方法是_______,即通过是否产生_______来筛选,在稀释涂布平板之前常通过选择培养来_____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