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研究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分别给相同的番茄幼苗提供不同的温度,测定其在不同光照强度时相关数据,绘制曲线如图1,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分析图形可知,在30℃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呼吸速率为    mmol/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更适合番茄幼苗的生长的温度是    ℃.
              (2)若番茄幼苗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2klx、温度为20℃条件下,其    (能/不能)正常生长.
              (3)该研究小组还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内    引起的;实验4-8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内    引起的.
            • 2. 表为土壤含水量对某种果树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土壤含水量光合速率(μmolCO2•m-2•s-1气孔导度(mmol•m-2•s-1细胞间CO2浓度(μmol•mol-1注:土壤能保持的水分最多时,土壤含水量为100%;气孔导度是气孔开放程度的指标,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得越大.
              A75%15.4438.7296.2
              B61%13.8349.3271.5
              C47%10.2243.6262.1
              D33%4.4115.9308.2
              (1)当土壤含水量由75%降至47%时,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减少,导致气孔导致下降,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    ,进而因    的积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小.
              (2)当土壤含水量由47%降至33%时,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大幅度减小,而细胞间CO2浓度反而上升.原因可能是严重缺水致光合膜受损;也可能是严重缺水致光合产物输出减慢.如果光合膜受损,则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是    ;如果光合产物输出减慢,则三碳糖合成为    而积累在叶绿体中.
              (3)一段时间后对A、B、C三组进行叶面喷水处理,发现只有B组气孔导度能增加.这说明A组    .C组植株中使气孔关闭的激素是    
              (4)一段时间后提高C、D两组的土壤含水量至60%,发现C组光合速率增大,D组光合速率无变化,说明D组叶绿体因严重缺水而    
            • 3. 理想状态下,用图一的装置来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如图二两条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烧杯中的液体为    .图二中反映光合速率的指标为    
              (2)曲线A、B相比较,    的光照强度较高,判断依据是    
              (3)图二中X段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的影响;Y段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的影响.
              (4)实际实验中,阳光照射下,开始时产生O2较快,但两三天后逐渐减慢,主要原因是    
              (5)如果玻璃瓶中缺乏M2+,叶绿素合成受阻,长时间后水草将呈现    (色素)的颜色.
            • 4. (2016•湖北模拟)富硒紫番薯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硒的含量较高.为了探究影响富硒紫番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某科研所的研究小组对富硒紫番薯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甲组:富硒紫番薯的叶片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O2释放量(ml),乙组:温度(℃)结合时间因素对富硒紫番薯幼苗呼吸速率的影响.请根据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甲组)
              CO2浓度灯泡的功率(单位:W)
              205075100200300
              0.1%7.426.038.250.570.570.5
              0.03%3.310.222.837.637.537.6
              (1)甲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2)分析甲组表中数据可知,当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    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分析乙组的实验结果:富硒紫番薯幼苗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温度在0℃-20℃之间,随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为    
              温度在35℃-45℃之间,3小时内呼吸速率较最适温度高,3小时后呼吸速率    .由此可见,要能较长时间维持最快呼吸速率的温度,才算是最适温度.
              (4)温度之所以影响呼吸速率主要是影响了    
            • 5.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和无氧呼吸不计):
              步骤一:摘取外型正常、生长旺盛的菠菜叶若干,在叶上避开大型叶脉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lcm的小圆形叶片30片;
              步骤二: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取3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然后备放人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片浮起的数量.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将步骤二中的烧杯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发现小圆形叶片仍全部沉在水底,试分析其原因:    
              (3)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产量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    .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来增加产量外,还可以通过    
            • 6.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水稻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水稻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平衡;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处,15min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min再观察记录;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2)图1装置中,A、B瓶除了水稻苗存活状态不同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控制    ,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弱可通过    来控制.
              (3)实验结果分析:
              ①灯泡距装置20cm处时,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强度    
              ②与B点相比,A点水稻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③B、D两点的天平指针    (填“是”或“不是”)位于刻度盘的同一侧.
            • 7. (2016•贵阳一模)为了研究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若干新鲜的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中,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研究者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2)A→B段,随着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升高,直接导致    (碳的固定/碳的还原)过程加快,C5的消耗    (减少/增多),细胞中生成的C3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    (减慢/加快)了ATP的消耗,进而使叶肉细胞有机物的合成增多.
              (3)B→C段,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不再随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实际光合速率    (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
              (4)本实验的结论是:随着细胞间隙CO2相对浓度增加,叶片细胞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是:    
            • 8. 为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绿叶中的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上.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    ,二是促成ATP的形成.在暗反应阶段,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一部分形成糖类,另一部分则形成    ,使卡尔文循环持续进行.
              (2)该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叶片表皮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是逐渐    ;该植物根尖细胞中,能消耗02的场所是,能产生C02的场所是    
              (3)实验组植物第2~4天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可能主要是缺水导致叶片内一下降引起的,第4天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还与    下降有关.
            • 9. 黑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将黑藻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10
              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坐标中绘出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直方图.    
              (2)根据表3可知:黑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3)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黑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若每天光照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温度保持在30℃的条件下,黑藻    (能/不能)生长.
              图2表示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细胞器.

              (4)图2中,a结构表示    ,物质③表示    ,物质②在b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物质④在c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
              (5)根据表中数据,b结构产生的④最多时的温度是    
            • 10. (2016•闵行区一模)回答下列与生命科学探究的相关问题.
              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取几株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实验开始先测定CO2浓度,12小时后,再测定CO2浓度,且以7种不同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2,实验结果见表格.
              序号温度℃光照强度(%)开始CO2浓度12h后CO2浓度(%)植物叶片数
              12500.350.3685
              225100.350.3425
              325200.350.2065
              425400.350.2895
              525600.350.2825
              625800.350.2805
              725950.350.2795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的单因子变量是    ,控制条件是    等.(至少回答出2点)
              (2)表中序号1的目的是    .序号2至7,实验前后用CO2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    
              (3)实验中7种光照强度各都只用1株植物,试评价该同学在实验设计时,实验原则运用的合理性.    
              (4)试在下列方框内用曲线图表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5)该同学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因仍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多选)
              A.继续增加光照强度
              B.每种光强下进行3个重复
              C.继续缩小相邻组别之间的光照强度差值
              D.最后无需求出各组平均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