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而引起的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 2. 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有叶舌、无叶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    的结果,该个体为    (“纯合子”或“杂合子”).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34株、无叶舌幼苗112株,这一结果    (“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1♀纯合无叶舌×♂纯合有叶舌
              16
              158
              10%
              2♀纯合有叶舌×♂纯合无叶舌
              148
              154
              96%
              3♀纯合无叶舌×♂纯合无叶舌
              138
              141
              98%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    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写出实验的思路和结果.    
            • 3.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属于,不属于)变异.
            • 4.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
              ③提取    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或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变异.
            • 5. (2016春•福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形成配子的增殖过程,该过程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填字母).
              (2)基因重组可具体发生在    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到A细胞和B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DNA的复制,DNA的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
              (3)若将图中I细胞核内某条DNA上的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C-G,J细胞不作处理,当I和J变形并获能后分别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得到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前者为红眼,后者为白眼,则可初步判断发生替换的DNA片段可能是    的基因.事实上,若要“初步判断”成立,还必须满足一些条件,如    等.
            • 6. 基A编码酶A,当其发生突变时,其编码产物可能发生变化.表l显示了该基因四种突变编码的产物的变化情况.表2是突变2与突变前细胞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表1(与突变前的酶活性和氨基酸数目比值)
              比较指标突变1突变2突变3突变4
              酶活性100%50%10%150%
              氨基酸数目11小于1大于1
              表2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突变前突变后
              DNA:RNA:酶A1:5.4:21.71:3.1:11
              请分析回答:
              (1)突变1和突变2均可能是由于基因A中碱基对发生    而引起的.突变3可能是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从而导致    .突变1所编码的产物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2)分析表2可知,突变2细胞中突变基因2所编码的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较慢,除了因为该酶活性较低外,还可能因为细胞中    
              (3)真核生物细胞中常常出现一条mRNA上聚集着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7.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母亲的基因型是    (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
              1
              10
              ,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    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    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    
            • 8. 现有3只毛色性别不同的豚鼠(二倍体):乳白色(♀)、银色(♀)、白色(♂).乳白色、银色、白色分别由Di、Ds、Da基因控制,有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间具有相同的显性表现形式.研究者利用这3只豚鼠做了相关的遗传试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
              乳白色(♀)×白色(♂)全为乳白色(♀、♂)乳白色:白色=3:1
              (♀、♂中比例相同)
              银色(♀)×白色(♂)全为银色
              (♀、♂)
              银色、白色=3:1
              (♀、♂中比例相同)
              请回答:
              (1)研究发现乳白色、银色、白色基因均由黑色基因Db突变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特点.对Db、Ds、Da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见下图所示,其中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

              银色、白色性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分别是由于基因内部的碱基对 , 导致Ds、D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分别发生了 、 的变化.
              (2)银色、白色豚鼠杂交后代全为银色,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 显性.
              (3)F2中出现白色豚鼠的原因是 .
              (4)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的乳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分别是: 
              (5)为了进一步探究乳白色与银色的显性关系,可利用子一代乳白色与银色雌雄豚鼠进行单对杂交(多组),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并完成以下结果预测.若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银色为显性.
            • 9.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均转变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在答题卡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2)水稻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杆植株.请简述该矮杆植株形成的过程:高杆基因经处理发生 突变,自交后代(或F1)因 出现矮杆.
              (3)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对转换成A﹣T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①;② .
            • 10.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 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 ,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 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C→CGC→TCTT→C
              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 序列,该基因突变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 .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