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可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1)PCR扩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____步。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_____________基因组DNA作模板,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酶。在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若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产生_______ (填“定向”或“不定向”)突变的概率,经过筛选,可望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2)下图为质粒的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为了使重组质粒容易导入大肠杆菌,一般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处理。用添加_____的培养基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4)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囊性纤维病是在欧美最常见及死亡最多的遗传病,据调查每100个白人当中就有5个人带有这致病的隐性基因。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1)分析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 CFTR 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 __       而改变了其序列。

              (2)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cF和cf控制),已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22 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 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致病基因属于______(显性、隐性)遗传病,位于______(常、X性)染色体,Ⅱ—6和Ⅲ—8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6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

            • 3.

              下图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育种方式,从F1到Fn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的含量;A→B →C途径所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其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

              (2)C、F方法用的是同一种药剂,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E和F都是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效果比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

              (4) G→H →I→J途径所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与传统育种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

            • 4. 下面的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6基因型是_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 5.

              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Ⅲ-2与Ⅲ-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I-1的基因型为      ,Ⅲ-5的基因型为      

              ②受传统观念影响,Ⅲ-2和Ⅲ-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Ⅲ-3和Ⅲ-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      。(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4)经查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 6.

              下图1表示两种高等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图表示             分裂, 乙细胞为            细胞。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甲图含           个染色体组。

              (3)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是图1中的            (甲或乙)细胞。

              (4)图1的乙图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A和a,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原因有                         

            • 7.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4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段(填序号)。图1中C1D1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2中的____________段变化相同。

              ⑵雌性激素能促进图3~图5中的________细胞的形成?图5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图3~图5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___细胞。

            • 8.

              下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乙是在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用B、b表示)。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①表示            ,②表示            

              (2) α链碱基组成是               ,β链碱基组成是               

              (3)从图乙中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显/隐)性遗传病。

              (4)图乙中,Ⅱ6的基因型是          ,要保证Ⅱ9婚配后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5)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A组                                        B组                

              P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                                                   ↓                  

              F1       高秆抗病                                高秆抗病             

                          ↓                                     ↓花药离体培养

              F2      矮秆抗病Ⅰ                         矮秆抗病Ⅱ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I的基因型是         

              (2)B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Ⅱ的基因型是                ,欲想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还需用            处理矮秆抗病Ⅱ的幼苗。

              (3)基于B组实验而进行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与A组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10. (12分)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物种、个体、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