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 。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 ______ 呼吸。
              (2)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 ______ ,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 ______ 。
              (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 ______ ,其他条件相同。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 ______ ;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 ______ ;计数时,应待酵母菌 ______ 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 ______ 个•mL-1
            • 2.
              欲研究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适当时间后,产生的细胞总数、集落数与原培养细胞浓度的关系(集落是指贴壁生长的细胞增殖6代以上形成的细胞群体,肉眼可见),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村料与用具:未知浓度的X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瓶若干,C02培养箱,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移液器,胰蛋白酶,染色剂等。
              (要求与说明:细胞和集落计数、染色等具体过程不作要求,所用试剂的剂量不作要求,营养均满足要求,各种条件适宜)
              (1)完善实验思路:
              ① ______ ;
              ②据思路①,用动物细胞培养液稀释获得1000个/5mL、800个/5mL、600个/5mL、400个/5mL、200个/5mL、100个/5mL6种浓度的X细胞悬液;
              ③分别取5mL上述配制的6种浓度的X细胞悬液加到培养瓶中,每种浓度设若干重复样品,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3周后,去除培养液并染色;
              ④ ______ ;
              ⑤ ______ ;
              ⑥ ______ 。
              (2)预测实验结果:
              若已知200个/5mL至800个/5mL浓度间,产生的集落数与原培养细胞浓度呈线性关系,但低于200个/5mL或高于800个/5mL的浓度将会偏离,请建立一个坐标系并画出集落数与原培养细胞浓度关系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高于800个/5mL的浓度会偏离线性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 。
              ②低于200个/5mL会偏离线性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 ,欲解决这种情况,可预先在培养瓶中制备一层
              ______ 细胞,以支持生长来提高效率。
            • 3.
              酸奶中乳酸活菌数的含量是衡量酸奶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某兴趣小组拟探究生产酸奶过程中乳酸活菌数的变化规律。
              pH对活菌数的影响
              发酵时间(h) pH 活菌数(107个/ml)
              0.5 6.08 1.5
              1.0 5.80 4.5
              1.5 5.54 5.0
              2.0 5.15 26
              2.5 4.75 101.5
              3.0 4.67 72.5
              3.5 4.54 91.5
              4.0 4.5 56
              4.5 4.35 51
              5.0 4.28 45
              注:活菌数为三个平板平均数
              (1)乳酸菌发酵反应式: ______ 。
              (2)实验步骤
              ①配置牛奶发酵液,经 ______ 法消毒,加入已 ______ 的3个发酵瓶中。
              ②分别向3个发酵瓶中加入含适量等量的乳酸活菌的混合发酵剂。
              ③在41~43℃发酵,每隔半小时取样,并采用 ______ 法接种,培养后计数
              (3)请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制作培养基时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的要求,调pH应在消毒或灭菌之 ______ (填“前”或“后”)。
              ②取样前应 ______ 。接种于 ______ (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上,置于 ______ (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产发酵时间 ______ h后,于0~5℃冷藏营养价值较高。
            • 4.
              某同学将100mL酵母菌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于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溶液的pH,结果如表: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820 5.4
              2 1 000 5.0
              3 1 210 4.8
              4 1 210 3.7
              5 760 3.1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数据为 ______ (填科学思维过程)的结果。
              (2)以另一种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过程。 ______
              (3)从以上建模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 5.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震荡的目的是 ______ .
              (2)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球计数板,图3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4为计数板规格图,该血球计数板上有 ______ 个计数室,在计数时一般采用 ______ 法进行取样计数.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 ______ .

              (3)显微观察时在调焦清楚后,若发现只能看到血球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该 ______ .
              (4)显微计数时发现所选取的样方中方格内酵母菌总数为零,可能的原因有(多选) ______
              A.样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少
              B.样液稀释的倍数过大
              C.样液取自于未摇匀的上清液
              D.实验过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
              (5)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 ______ 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 ______ 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6.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花生子叶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

              颜色变化

              B

              去叶的柳树枝条

              α­萘乙酸溶液等

              枝条生根情况

              C

              洋葱根尖

              解离液、清水、龙胆紫等

              有丝分裂的过程

              D

              酵母菌培养液

              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等

              计数

              (1) A组实验滴加试剂以后,若观察到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材料中含有________。

              (2) B组实验前一般要作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3) C组实验中,正确制片后进行显微观察,若在视野中只看到长方形细胞,则需要移动装片直到________。有一学生统计了全班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各时期细胞数目,求出每个时期细胞数目平均值,共得到________组数据,由此可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________。

              (4) D组计数时,应先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然后用滴管吸取少许样液滴在________,让其自行缓缓渗入,直到充满计数室,过程中还要防止产生气泡。

            • 7.
              某研究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一实验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丁四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并每隔一定时间抽样统计一次细菌数目,发现各试管内细菌数目先持续增加,一定时间后,各试管中细菌数目不再增加,且以后基本维持在各自的一定数量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细菌数(×103个) 10 10 5 5
              (1)对研究过程获得的甲~丁试管的数据进行处理,以 ______ 为横坐标, ______ 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呈 ______ 型增长曲线.
              (2)“一定时间后,各试管中细菌数日不再增加,且以后基本维持在各自的一定数量左右”,这里的“数量”是指 ______ .试管甲和试管丙相比, ______ (试管甲/试管丙)内的种群先达到该“数量”.试管丙和试管丁相比,试管丙内的该“数量”值相对更 ______ (大/小),原因是 ______ .
              (3)某人持续给试管丙提供充足的营养及其他适宜条件,其内的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小时后,该试管中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______ .
            • 8. 为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生物兴趣小组将等量的酵母菌分别接种到无菌水、5%葡萄糖溶液、马铃薯培养液和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取样前,应将培养液 ______ ,以避免样品不均匀对计数产生影响.
              (2)由于培养初期酵母菌 ______ ,因此0~24h间的取样间隔较短.
              (3)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现 ______ 型,在 ______ h之间,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4)在马铃薯培养液、5%葡萄糖溶液中培养的酶母菌种群数量无明显增长,其原因是 ______ 不足.
            • 9.

              某校生物老师安排学生进行种群数量相关的调查研究,将本班学生分成了三组,让他们自主选择调查对象。甲组选择面积为10公顷某草原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乙组选择某小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丙组选择调查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甲组:甲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0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所用的调查方法叫:____________。理论上计算,该草原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________只。实际上,由于田鼠的警惕性较高,第一次被抓后,第二次再次进入鼠笼机率降低,所以实际田鼠总数比计算值______。(填“多”或“少”或“不变”)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________(多选)。

              A.没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该草原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乙组:乙组同学调查对象为一居民小区内面积约为600 m2的小型休闲广场,在广场育有三块草坪和高大的银杏。同学们对该广场上的银杏和某种草本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同学们调查草坪上的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制订了如下方案:

              ①确定调查对象:草坪上杂乱生长着的单子叶草本植物和双子叶草本植物,对于刚刚学习了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学生来说,应选择调查容易辨别的________(填“单”或“双”)子叶草本植物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多少和样方的大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下图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5)下面是乙组同学对该草本植物调查的结果统计,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株/m2

              样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

              7

              9

              10

              10

              11

              13

              11

              9

              10

              10


              (6)调查广场上银杏的种群密度,你认为采取的合适方案是________。

              丙组:丙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与试剂:菌种、现制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灭菌后备用)、试管、血细胞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 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分别标记。

              ②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各试管,摇匀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并记录。

              ③将各试管放入冰箱中培养7天。

              ④每天同一时间取出试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实验探讨:

              (7)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8)计数时,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第6天吸取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若血细胞计数板上若干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10个,请推导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个。

              (9)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理由是           

            • 10. 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1)和生长曲线图(图2),据图回答:

              (1)从细胞核的结构来看,下列选项中,与该酵母菌同属一类型的生物是 ______
              A.乳酸菌  B.蓝藻  C.变形虫  D.噬菌体
              (2)图1中3结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______ ,其结构特点是 ______
              (3)图中的酵母菌正在进行 ______ 生殖.
              (4)用 ______ 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种酵母菌的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细胞中含有 ______ 个染色体组.
              (5)酵母菌的异化作用方式 ______
              (6)酵母菌在曲线AD段的生长相当于种群的 ______ 型生长曲线.
              (7)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