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酶a和酶b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两种酶中,可能是来自热泉中的细菌体内的酶是____,温度约为____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2)在0~80 ℃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的活性____。如果先将酶a置于80 ℃的温度下,然后逐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b的活性。为探究精氨酸降低酶b的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采取的实验思路大体是在酶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____,同时不断提高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 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___,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合成原料是_______________,其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酵母菌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微生物。下图是有关酵母菌的实验操作。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A、C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          _____,_____                      ___。

              (2) E过程利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操作步骤是___                      _____,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 G过程利用酵母菌进行果酒制作,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___,制作好的果酒,还可继续生产果醋,用果酒制作果醋的原理是_____          ___(写化学反应式)。

              (4) H过程进行酵母细胞固定化的方法是________,在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滴加到X溶液中时,应注意控制好____       ____。

            • 4.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 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

              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替代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5. 图为酵母菌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⑨表示酵母细胞的有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酵母细胞处于5%的蔗糖溶液中时,可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由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将该渗透系统分隔为外界溶液(5%的蔗糖溶液)与______(填序号)二个区域。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若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有____         __(填序号)。

              (3)家庭“制作葡萄果酒”中,发酵所需的菌种主要来自于__            ____。

              (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若操作的其他过程符合规范,但观察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E.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F.若出现气泡,则应重新滴加样液。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                __(填字母)。

            • 6. ( 10分)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               ,其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可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3)如果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胡萝卜试管苗,该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         

                          。与微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相比,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除了添加的糖类不同外,还应该提供大量的无机盐、添加                     。(4)酵母菌R能分泌A酶和B酶两种酶,下图是某课题组对A酶和B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①分析图中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②制备A酶和B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方法Ⅰ是               ;用凝胶色谱法纯化 酶的过程中,会较快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                          的蛋白质。

            • 7. 茶饮料主打“健康牌”,极少添加人工合成的色素、香精等添加剂,更多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请回答:

              (1)红茶菌液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共同发酵产生。纯化菌种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常用 ________ 法接种菌种。在接种活菌前,将红茶糖液煮沸后冷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2)茶饮料所用的胡萝卜素,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法从胡萝卜中提取;提取后常用____________法对提取物中的胡萝卜素进行鉴定。

              (3)茶饮料所用的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流程如 下:

              茉莉花+水→过程A→油水混合物→油层分离与粗提取→加无水硫酸钠→过滤→茉莉油

              过程A表示____________,向粗提精油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

              (4)从茶叶中分离提取某种氧化酶,常采用_________ 法,其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________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 8.

              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6)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                       。

            • 9. (8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的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水温/℃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植物油

              48

              39

              30

              20

              17

              11

              12

              20

              蓝墨水

              93

              86

              80

              72

              68

              67

              81

              105

              奶渍

              48

              43

              28

              12

              6

              4

              12

              17

              (1)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________的洗涤效果最佳,对__________的洗涤效果最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羊毛、蚕丝等织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数据可得:酶具有________性。加酶洗衣粉中是否使用了固定化酶技术?________

            • 10. 某学校研究小组用加酶洗衣粉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 将一种普通洗衣粉分成2等份,进行2组实验。甲组加入蛋白酶,乙组加入脂肪酶,在 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同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如表1。

              表1: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污渍时间/min

              67

              88

              52

              82

              36

              76

              11

              66

              9

              65

              实验二 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是否相同,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组别

              洗涤物

              温度

              洗衣粉

              水 量

              洗净所需时间

              l

              油污布

              37 ℃

              加酶

              2 L

              4 min

              2

              油污布

              37 ℃

              普通

              2 L

              7 min

              3

              油污布

              5 ℃

              加酶

              2 L

              4

              油污布

              5 ℃

              普通

              2 L

              10 min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①                                            。有同学提出实验一设计不够严密,建议需要增加丙组。丙组应如何处理?           

              (2)由实验一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有:

                                          ;②                              

              (3)实验二中,哪两个组别之间作对照能说明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              

              (4)实验二第3组洗净所需时间与第          组大致相同, 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