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

              (1)可用 ______ 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诱导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______ 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 ______ 。
              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Ⅰ中的甲株和幼苗Ⅱ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 计数项目 细胞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株 细胞数 x1 x2 x3 x4 x5
              细胞染色体数 / / y 2y /
              乙株 细胞染色体数 / / 2y 4y /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 ______ 和 ______ ,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 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 ______ 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 ______ 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 ______ 。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重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______ 。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 ______ 。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 ______ 。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 ______ ,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______ 。
            • 3.
              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某种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科学家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如图表示培育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较,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能 ______ ,另一方面能 ______ .
              (2)图中步骤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构建“重组质粒”的目的是 ______ .
              (3)限制酶Bam 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在土壤农杆菌Ti质粒上有该酶的一个切点.一个Ti质粒分子经Bam H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 ______ 、 ______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Ti质粒被限制酶Bam H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______ .
              (4)步骤④所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如在该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 4.
              下面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A→B→C途径所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
              (2)A→D、A→B→C、E、F途径所示的育种原理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E途径的育种过程叫 ______ ,此过程出现优良性状也是不容易的,原因是 ______ .
              (4)在A→B→C、F途径中,“加倍”过程最常用、最有效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 ______ .
            • 5.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 ______ ,该育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 .
              (2)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⑤⑥育种过程的优势是 ______ ,该育种方法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其中⑥过程使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 ______ .
              (3)经⑦过程由亲本aabb得到子一代Aabb,进而选育AAbb,最早可在子 ______ 代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
              (4)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______ .
            • 6.
              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养无籽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如表所示结果(假设牙尖生长点细胞分裂周期是20小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秋水仙素浓度(%) 处理株或种子数 处理时间 成活率(%) 变异率(%)
              滴芽尖生长点法 0.05 30 5天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个.
              A.1          B.2          C.3            D.4
              (2)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 ______ (填具体时期).停止秋水仙素处理后第20h,如果发现1个细胞分裂成为2个细胞,则可以推测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______ (填“已经”或“没有”)加倍.
              (3)获得上述理想变异株后,如何培育三倍体无籽罗汉果植株?请简述培育思路. ______ .
              (4)用秋水仙素处理芽尖后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但却发现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没有罗汉果甜苷.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 .
            • 7.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种是纯合子,通过自花受粉繁殖后代.下图是小麦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锈病)品种小麦,可选图中(填字母) ______ 途径所用的方法.此育种方式的关键技术环节是 ______ 和 ______ .
              (2)J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 ______ .
              (3)科学工作者欲使燕麦获得小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 ______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原理是 ______ .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______ 植株,其特点是 ______ .
              (5)图中 ______ (填字母)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 8.
              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______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1,使早熟基因逐渐 ______ ,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 ______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 ______ 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 ______ ,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 ______ ,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 ______ ,成本较高.
              (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 ______ ,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 9.
              下图是优质西瓜培育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西瓜是二倍体,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______ .图中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2)J过程采用 ______ 方法获得到单倍体植株,与杂交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的优点是 ______ .
              (3)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有 ______ (填图中字母).
            • 10.
              如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应用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那么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为 ______ ,其中Ⅲ过程采用 ______ 方法获得单倍体,这种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 .
              (3)由③培育出⑥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IV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作用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