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的图甲表示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乙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图甲中_________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2)研究发现,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如果培养基中混杂了这三类微生物,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分离出来。

              ①主要步骤:

              A.分别配制不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A)和加入________的培养基(B),分别灭菌。

              B.分别接种混合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C.观察结果。

              ②结果:在A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在B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 2.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混杂生活着各种细菌,淀粉分解菌就是其中的一类能分解淀粉的细菌。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土壤中的淀粉分解菌筛选出来,则Ⅰ号培养基中的碳源应为__________,若发现Ⅰ号培养基中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板培养基可用于微生物的接种,Ⅰ号和Ⅱ号培养基都必须要经过______法灭菌处理。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_状态放置。

              (3)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可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和计数,该实验小组将样液分别稀释了10倍、102倍、103倍、104倍,然后将102倍、103倍、104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在不同的平板上,涂布多个稀释倍数的稀释液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三个平板均涂布了稀释倍数为103倍的稀释液0.1mL,分别形成了56、60和64个菌落,则每毫升原样液体中含有淀粉分解菌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测量值一般比实际值________。

            • 3.

              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乳酸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很多,图中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据需要乘以10n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经正确操作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0、158和157。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个,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三组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灭菌并冷却到50°C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和一个________都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 4.

              为了解鲜奶中细菌数量,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鲜奶中细菌含量进行测定。他们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鲜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鲜奶常采用_________法消毒,这种消毒方法可使鲜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为了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可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选择下列工具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操作。若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1所示,出现图1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毐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自生固氮菌可不与其他植物共生,能独立完成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高效的自生固氮菌株,并对其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接种环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棉塞

              (2)下表是某种培养液成分含量表。请据表回答: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成分 

              NH4HCO

              KH2PO4 

              CaSO4 

              FeCl2 

              维生素 

              H2

              含量 

              0.5g 

              3.0g 

              0.5g 

              0.5g 

              少许 

              100mL 

              ①此培养液若用来培养自生固氮微生物,则应除去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表中的营养物质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涂布培养四天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 的形态特征来统计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种类。

              (5)为了进一步筛选高效固氮菌,研究人员将上述获得的等量的四种固氮菌分别接种到等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相同时间后,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并测定培养液中的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甲菌 

              乙菌 

              丙菌 

              丁菌 

              菌量(个/mL) 

              2.1×105 

              2.5×10

              1.8×105 

              2.0×105 

              含氮量(K) 

              3.32 

              4.38 

              5.34 

              5.32 

              ①培养过程中需不断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如果小方格中固氮菌的数量太多,无法数清,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结果可知,________菌的固氮效率最高

            • 6.

              传统发酵技术包括果酒、腐乳、泡菜的制作等,丰富了餐饮生活,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_____________→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配制卤汤时,要将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把腐乳的制作过程看作是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则从物理性质看,制作腐乳的培养基属于____        ______。

              (2)在制作果酒实验中,某同学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

              (3)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过程中,若菜坛有裂缝,即使其他操作正确规范,实验也会失败。说明该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______。

              (4)传统发酵技术中,都没有接种菌种,也没有严格的灭菌,但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发酵产物。其菌种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制作果酒时,在发酵后期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中,结果发现发酵液中有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类微生物在糖类缺乏时可以使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       ________,后者再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 7.

              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玉米秸秆糖液酒精

               (1)玉米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        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多选)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         (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           

            • 8.

              【加试题】

              为研究某生物制剂(W)具有促进细菌B增殖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以细胞数变化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培养瓶若干个、液体培养基、W、细菌B、细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加入W后体积变化等因素;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成分变化不利于细菌B生长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取细菌B,经稀释后得到菌液,在显微镜下用         进行计数,并记录。

              ②取菌液分别接种于以下两组培养瓶中,每组若干瓶。

              甲组:液体培养基

              乙组:         
              ③将上述两组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述两组中的培养瓶内的菌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进行计数,并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培养过程中,细菌B的增长方式为           形增长。
              ②为提取细菌B内的酶,对该菌进行破碎时,应将其        

              A.置于蒸馏水中           B.用纤维素酶水解

              C.置于稀盐酸中           D.冷冻研磨


            • 9.

              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完成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用添加了100μg/mL蛋白质H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其生长正常。

              实验二:用添加了2μg/mL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其生长正常。

              实验三:用同时添加了100μg/mL蛋白质H和2μg/mL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MRSA菌不能生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的用量是该实验的      变量。应保持      ,目的是      

              (2)实验三和实验二对比表明                         

              (3)测定培养液中MRSA菌的活菌数量,不宜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适合选用        法进行计数,原因是                   

            • 10.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