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处理15min即变性失活。为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 号试管。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                                                                            

            • 2.

              如表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填试管编号).

              (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3)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试管4的现象刚好相反,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两点)

              (4)如图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在A到C浓度范围内,将反应温度均升高10℃,请在图上画出相应的曲线.如果在B到C浓度范围内向反应混合物中都加入少量同样的酶,请在图上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 3.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 4.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 ℃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 ℃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5、6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酶能显著降低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分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能量。

            • 5.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若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 6.
              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来自美国东海岸的互花米草在引入我国后,出现生长蔓延、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对水淹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调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
              ②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分别在每天进行0 h、3 h、6 h、12 h和24 h的水淹处理.
              ③在处理50 d后,采取整株植株并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结合表格数据在图中绘出折线图.

               

              (2)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 ______ 水,来源于______ .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 ______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进行水淹处理时间为 ______ 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强. 
            • 7.

              已知2H2O2=2H2O+O2↑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A、B、C,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放入_____℃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 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3.5%FeCL3溶液和_______________,A组作为空白对照。

               ③观察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C试管O2释放的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回答下列有关酶的特性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a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2)乙图中,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能/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他们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表中的试管                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试管3和4对照说明酶具有                    (特性)。
            • 9.

              分析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实验A、B现象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特点。

              (3)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特点。

              (4)实验B、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5)若在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滴加两滴盐酸,再滴加肝脏研磨液,能否产生气泡? _______为什么?                                  

            • 10.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 min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2)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选,填选项字母)。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