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染色。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 2.

              下图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抗生素

              浓度

              (μg/ml)

              抗性

              I菌

              JD菌

              庆大霉素

              3

              利福平

              3

              卡那霉素

              3

              红霉素

              3

              (注“十”代表有抗性,“-”代表无抗性)

              材料一:近年来,细胞工程已进人高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生物学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该工程可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获得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

              材料二:微生物采油的关键技术是获得性能优异的菌种,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两种微生物进行融合,构建耐中高温采油微生物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宋绍富等人选用细菌I和细菌JD先后进行了各自抗生素抗性以及融合实验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I菌与JD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是不同的,测量结果见上表。

              (1)上图中,若A细胞和B细胞均为植物细胞,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其培养成植株。

              (2)上图中,若A细胞和B细胞均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该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

              (3)利用I菌和JD菌进行细胞融合时,首先应使用 _______________法去除菌体的细胞壁,将获取的______________保存在等渗溶液中待用。

              (4)在对I菌和JD菌融合后的融合子进行筛选时,比较理想的是在培养基中添加3μg/ml红霉素(或3μg/ml利福平)与_______________两种抗生素,此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__。             

            • 3.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难以降解的有害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和水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振荡培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

              (2)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多。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_ 进行接种。平板划线法所使用的工具称_______,这种工具操作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接种时,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划线。

              (4)某同学将污水样液制成了101〜104的四个稀释样液,分别取0.1mL接种到4组(每组4个)固体选择培养基上,若在103组的4个平板上,获得的菌落数是357、39、38和37,则每升污水样液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__个。

              (5)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

            • 4.

              回答下题:

              (一)酵母膏胨葡萄糖(YPD)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其基本配方是: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某兴趣小组欲用超市购买的干酵母进行系列生物技术实践尝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酵母处于休眠状态,为迅速活化酵母菌,应将干酵母放在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温水和极少量  ______  ,混匀。

              (2)为防止YPD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分解碳化,要选用以下选项中的 ______ 灭菌条件。

              A.121℃、lkg/cm2压力、15min         B.121℃、500g/cm2压力、15min

              C.90℃、500g/cm2压力、30min         D.90℃、500g/cm2压力、15min

              有些培养基成分中含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等,应该用  ______  除菌。

              (3)若要对酵母菌进行划线分离培养,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  ______  ,并用  ______  蘸取菌液,进行划线。

              (二)下图为转基因奶牛的克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4)动物细胞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应该添加  ______ 等一些天然成分。不管是原代培养还是传代培养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用  ______酶处理使细胞分散。

              (5)③操作过程称为  ______  技术,图中早期胚胎的外表一层扁平细胞B称为  ______ 

              (6)在④操作前应对受体母牛进行 _______  处理。

            • 5.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图为酵母菌、醋酸菌的实验室培养和纯化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制备培养基时__________中的主要操作,该操作中需要将培养基冷却到________℃左右时进行。②是冷却接种环,此步骤应在__________进行。

              (3)步骤④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纯化的醋酸菌菌种将频繁用于果醋生产,则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保存菌种,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利用步骤④纯化细菌时,接种环最少灼烧________次,最后一区域的菌种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

            • 6. (9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计数。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 7.

              31.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________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

              (2)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法。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_______法灭菌。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________(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 8. 41、(6分)请回答下列与发酵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有关的问题:

              (1)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微生物合成脂肪酶的场所是         。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                                           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

              (2)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3)植物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药植株时,选材非常重要。对某些不易着色的花粉细胞核,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4)无菌技术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5)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9. (8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               ,该染料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该染料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10. (8分)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下图为某同学利用酵母菌R获得胡萝卜素的部分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与乳酸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2)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R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3)为了验证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该同学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甲所示),并进行层析,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填字母)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


              (4)酵母菌R能分泌A、B两种酶,下图是某课题组关于这两种酶的实验结果:


              ①图中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②由图可知,若要从酵母菌R种群中筛选出能产生热稳定性高的酶的菌株,应在的条件下培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