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下面与微生物培养和应用有关的问题: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 ______ 的入侵;对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等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______ .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2种,其中 ______ 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______ .
              (3)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利用微生物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以供人类所需.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需要先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C1酶、CX酶和 ______ ,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 ______ (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4)如表是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MgSO4 葡萄糖 X物质 蒸馏水 琼脂
              用量 5g 10g 7g 1000mL 20g
              表中X物质最可能作为该培养基的 ______ ,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的作用是 ______ .
            • 2.
              果胶酶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保存工作。
              (1)采用下表配方配制的培养液分离果胶酶产生菌时,该表X处的成分应是 ______ (填“葡萄糖”或“果胶”),不选另一种成分的原因是 ______ 。
              K2HPO4 MgSO4 NaNO3 FeSO4 X H2O
              O.lg 0.5g 3g O.Olg 2g 加至1L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加人上述培养液中,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变混浊,再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移入新的培养液中重复多次,这一培养过程称为 ______ 培养。
              (3)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稀释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选择有菌落生长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溶液进行染色,在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应从中选出 ______ 的菌落,挑选的理由是 ______ 。
              (4)若需对获得的菌种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 3.
              科研人员发现,工业污水中有一种极难降解的含氮有机物NS(无色的NS与碘作用可形成蓝色反应),但可被NS分解菌高效降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NS分解菌的过程中,以NS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NS可为NS分解菌提供生长所需的 ______ 等营养物质。若要对NS分解菌加以纯化并计数,可采用 ______ 法接种。
              (2)NS分解菌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______ ,为排除杂菌污染,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是 ______ 。
              (3)欲鉴定筛选得到的NS分解菌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在培养NS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 ______ 用于颜色反应鉴别NS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 。
            • 4.
              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用纤维素酶分解秸秆后的产物可以生产酒精.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1)纤维素酶至少包括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种组分,在这三种酶的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 ______ .
              (2)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 ______ ,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法为 ______ .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 ______ 染色法;如果培养基某部位出现现象,则说明存在纤维素分解菌.
              (4)用获得的糖液发酵生产乙醇,常用的微生物是 ______ ,在 ______ 发酵液中,该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生物受到抑制.常用 ______ 法对该菌进行计数,检测是否产生酒精的常用试剂是 ______ ,会变为 ______ 色.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______ 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环境.
            • 5.
              某实验小组对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的生理盐水,标号A1、A2、A3、A4、A5、A6,吸取1mL酸奶样液中加入试管A1中,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A2中吸取1mL溶液,加入A2中,依此类推,最后从试管A6中取0.1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涂布三个平板,其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乳酸菌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 ______ .
              (2)制备乳酸菌的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原因是 ______ ;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 ______ .
              (3)该实验小组对乳酸菌接种所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根据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 ______ 个/mL,该方法测定的乳酸菌的含量和实际值相比,一般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是 ______ .
            • 6.
              长时间使用的木质筷子表明的使用漆脱落后,将其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细小的小孔和凹槽,里面的食物残渣成为幽门螺旋菌、黄曲霉菌等微生物生长的温床.请回答:
              (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小的小孔和凹槽是植物细胞死亡后留下的 ______ ,它的形成可能与 ______ (细胞器)有关.
              (2)幽门螺旋菌与黄曲霉菌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黄曲霉菌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 ______ 有序进行.
              (3)为了从样本中获取单菌的菌落,可用 ______ 法或 ______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4)配置培养基的原则是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和 ______ .沉淀在小孔和凹槽中的细小的食物残渣从培养基的来源上看属于 ______ 培养基,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______ 和 ______ .
            • 7.
              如图所示果酒、果醋工厂化生产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家庭自制葡萄酒所用菌种常来自于 ______ ,图中候选菌B经筛选和纯化获取 ______ 菌.
              (2)图中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 ______ 法进行灭菌.
              (3)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并培养.其中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推测出现平板乙现象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______ .其余的4个平板中,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个),请推测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 ______ 个/mL.
              (4)果酒发酵罐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 ______ 溶液来检测.
              (5)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______ 的方法进行保存.
            • 8.
              氯嘧磺隆是一种常用于除大豆田地阔叶杂草的有机物除草剂,长期使用氯嘧磺隆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某同学将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低氯嘧磺隆的分解菌.用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 ______ 和碳源、氮源.
              (2)在筛选高效分解菌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到以 ______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该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 ______ 培养基.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常采用 ______ 方法进行灭菌.
              (4)统计样品活菌数目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将10g土样进行浓度梯度逐步稀释后,在4个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89、210、204和434,由此得出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分解菌数量为 ______ 个.用该方法统计的活菌数往往比真实值低的原因是 ______ .
            • 9.
              某兴趣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步骤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梯度稀释:每次取样前需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目的是 ______ .
              (2)涂布平板:取0.lmL稀释液,选用图中的 ______ 均匀地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腺固体培养基表面,每个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为避免杂菌污染,接种应在 ______ 附近进行.可用 ______ 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以检验培养基配制是否达标.

              (3)培养与计数:将上述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2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取菌落数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防止 ______ .在104、105、106倍稀释时的统计结果记录如表:

              稀释倍数
              菌落数平均值(个)
              时间
              12h 24h 36h 48h
              104 26 310 421 421
              103 8 36 50 50
              106 0 4 6 6
              计算得每毫升牛奶样品中细菌数大约是 ______ 个.这种方法统计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原因是 ______ .除此以外, ______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此方法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 10.
              工厂的污水池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化合物A的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化合物A可为目的菌提供生长所需的 ______ 等营养物质.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技术是 ______ ,为了排除杂菌污染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______ .
              (3)在农业生产研究中,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图2是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有很多注意事项.请列举两项.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