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贤者能勿耳 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乎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指出这是每个人 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缺失的人不过是丧失他们的“本心”罢了。
              B.文中第 1 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不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义”。
              C.本文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既有正面的又有反 面的,这样论证全面而有力,说服力强。
              D.文章使用大量的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 2.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客路青山外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悲守穷庐          顷刻两毙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 【乙】文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着重围绕哪一个字加以论述?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 【丙】文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 3.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窥檐语
              ②可爱者甚
              ③芙蕖则不
              ④自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濯清涟不妖
              C.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能事不已
              (3)(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4)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______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______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______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______ 的情感。
              (6)(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
            • 4.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下列各小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______
              A.土墙凹凸处( 在 ) 游其中 ( 想像 )
              B.项为之 ( 僵硬 ) 留蚊于帐中 (白色的)
              C.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数十(鞭子)
              D.以土砾凸者为(同“丘”,土山) 云端(高亢地鸣叫)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 ______ 。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 ______ 。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 ______ 。
              (3)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 。
              (4)“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______
              (5)“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① ______ 、② ______ 。
            • 5.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头(   )        (2)折蛇行,明灭可见(    )

              (3)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

            • 6.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王大怒,使之( )( ) 莫邪子名赤,比后( )( )

              客以剑王( )( ) 王头复汤中( )( )

            • 7.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
              下船 及: 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哀转久 人鸟声俱
              C.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
              D.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______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______
              (4)以上两文写的都是作者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见到月光,便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与偶遇的客居者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以上两空都用原文中反映作品主旨的一个字回答)
            • 8.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野有麦场                    ②担持刀
              暇甚                           ④一狼其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屠暴起,刀劈狼首 钱币乞之
              B.其一犬坐 材人远矣
              C.悟前狼假寐 始就学
              D.复投 ,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益其声 普少吏事业(《赵普》)
              B.技此耳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则无可用 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神游其中,怡自得(《幼时记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蔽林间窥 亦荆吴形胜最也(《黄鹤楼》)
              B.至无可用 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于园》)
              C.有好事者船载 瓦布之(《梵于寺木塔》)
              D.益习 必细察纹理(《幼时记趣》)
              (3)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 10.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赵王封其为武安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秦策一》节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媵人持沃灌   汤(     )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

              (3)白玉之环      腰(    )

              (4)后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卒(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

              (3) 【甲】【乙】文段分别写了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出来。

              甲:

              乙:

              (4) 【甲】【乙】文段中的主人公都取得了事业的成功。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