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等条件。

              (1)水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等。

              (2)不同温度条件下,致使种子的_______________不同,其萌发的速率也不同。

              (3)花生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_______________(答“大于”或“小于”)等质量的水稻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萌发过程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过程受阻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2.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0℃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①表中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②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_____(单选)

              A.酶的量过少;B.实验步骤顺序错误;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 该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6•宜昌一模)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根据实验研究,得到相关数据如图.
              (1)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3)据图分析,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理由是    .可用    法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因为亚硝酸盐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    色染料.
              (4)若要测定泡菜中乳酸菌的数量,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泡菜制作过程中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 4.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    中.
              (2)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3)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原因是:    
              (4)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等.
            • 5.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    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    ;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    %左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色染料.
            • 6.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    
              (2)腐乳制作主要菌种是    它能产生    两种酶将水豆腐中两种主要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人体能吸收的具鲜味的小分子有机物.
              (3)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    成分,并加 入    物质.该培养基能否培养月季花药,为什么?    
              (4)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    .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    
            • 7.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 8. (2016•大丰市校级一模)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如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节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        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
              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①    . ②    . ③    
            • 9. (2016春•宜宾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和果酒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        
              (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    ,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可用反应式:    表示.
              (4)利用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不能超过玻璃瓶容积的
              2
              3
              ,原因是    
              (5)在图中用曲线表示在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 10. (2016•奉贤区一模)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培养环境肝脏小块
              (数目相同)
              A组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B组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C组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    组.
              (2)图中曲线    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3)图中曲线乙是    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    ,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添加了    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