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 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合子。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

              (2)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和筛选等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时间 ________(“越长”或“越短”)。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先把上述两个亲本杂交,从F1中取花粉来做,最后符合要求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

            • 2.

              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增强甜味的效应。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得到子代玉米,并测定蔗糖的含量。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为保证每年都能得到杂合子,则每年必须留下的纯合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图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玉米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病与不抗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只要有一个B基因,玉米就表现为抗病。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产不抗病与低产抗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①F2中高产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占F2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

              ②选出F2的高产抗病个体之后,对高产性状_____(“需要”或“不需要”)继续选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低产抗病纯种玉米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高产抗病玉米,此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 3. 对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从其中两株正常绿叶(甲、乙)的后代中分离出了花斑叶的突变株。回答下列问题:
              (1)辐射处理时,DNA分子中发生______,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人工诱变时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种子,才能选出人们需要的新类型,原因是______。
              (2)若该辐射处理导致甲的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甲自交的子一代会出现______的分离比。若将甲株子一代中的正常绿叶植株再进行自交,子二代中花斑叶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3)若要研究甲、乙两株的单个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利用甲、乙后代的突变植株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
            • 4.

              如图所示表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__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__.

              (2)E和F都是在萌发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这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

              (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_______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__.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 5.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如果进行玉米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②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________。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_。

            • 6.

              现在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方法Ⅱ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时期),(三)过程采用的操作称为__________,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__________等特点。(四)过程所进行处理是________。

              (4)方法Ⅱ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___,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分离的同时,_________自由组合。

              (7)除上述方法外,也可以将髙秆抗锈病纯种小麦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秆抗锈病品种是由于发生___________,某些化学物质也能引起这种变化,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放射性同位素60Co产生的γ射线作用于DNA,能够诱发生物产生基因突变.某科技小组将10000枚正在萌发的原本开红花的某植物(只能通过种子繁殖)种子,用60Co处理后种植于大田,观察植物性状的变化,发现有50株突变植株,其中开白花的1株,开蓝花的2株,其余47株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死亡.假如其中的红花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红花基因: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白花基因: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蓝花基因: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1)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60Co的γ射线辐射原本开红花的植物种子,诱导产生了开白花、蓝花的植株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50株突变植株中,47株逐渐死亡,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育种时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用60Co的γ射线辐射休眠的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萌发种子的所有突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遗传给子代.

              (4)假如在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正在萌发的种子的过程中,同时也诱导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如白花、蓝花基因的突变形式,其中对植物影响较大的突变形式是如__________的突变.假如诱变产生的蓝花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又出现了红花植株,这说明蓝花突变是____________突变.

            • 8.
              如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叫做 ______ ;④Ab可称作 ______ 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2)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 ;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______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______ .
              (3)在图Ⅳ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 ______ ,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 ______ .图Ⅵ培育⑦的育种原理为 ______ .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 ______ 酶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 ______ .将该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四个操作步骤为:
              提取目的基因、 ______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 9.
              传统的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培育途径逐渐被拓宽.目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被广泛应用.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A→B→C途径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______ .
              (2)B常用方法为 ______ ,C、F过程中最常用的药剂是 ______ .
              (3)图中E常用各种射线照射或者用亚硝酸等处理,此种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
              (4)由G的过程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为 ______ .
              (5)上述育种过程中均用到了基因重组原理的是(填字母) ______ .
              (6)G所示过程可以采用花粉粒通道法,这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 ______ 环节,此外基因工程还有三个步骤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