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放入1%碘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浅蓝色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______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______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______ 
                 (2)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3)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______ .
            • 2.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和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2ml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好。

              试 剂

              试 管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X

              1.8

              Y

              1.0

              Z

              0.4

              0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表中X、Y、Z代表的数值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______________,以获得α-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 管

              A1

              A2

              A3

              B1

              B2

              B3

              C

              D

              5%淀粉溶液(mL)

              1

              1

              1

               

               

               

               

               

              α-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蒸馏水(mL)

               

               

               

               

               

               

              1

               

              40℃ 水浴锅中保温(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步骤四: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_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____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用比色法获得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______试管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________。

              [讨论] ① 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

              ② 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___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 3.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加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控制温度,分别恒温

              0℃

              60℃

              90℃

              ③加入在相应温度下预保温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④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


              实验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属于          变量,应保证甲、乙、丙三组的pH            

              (2)实验一的第④步最好选用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3)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理由是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4.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加入试剂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2ml H2O

              设置反应

              常温

              常温

              常温

              0

              常温

              条件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

              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2

              2

              2

              2

              2

              观察气泡

              产生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试管是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多的试管是__号。

              (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假若a—d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得不科学的是_____号,主要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则,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

              (5)假若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

              强度

              CO2

              5 mL

              0.1%

              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

              M溶液(1mmol/L) 2mL

              3 klx

              30

              5 mL

              Y

              60

              5 mL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

              M溶液(1mmol/L) 2mL

              1 klx

              65

              5 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乙、丁中Y为___________,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_ ,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______。

              (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_变量。

              (5)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呈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8.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1)请处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与实验名称①②③④⑤依次对应材料、试剂或用具的是______(填字母)

              (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三组实验: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若在t2时,C组加入三倍的反应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产物浓度不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想进一步具体测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应该____________。

            • 9.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10.

              某科研兴趣小组欲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计数,请帮助完成实验。

              (1)实验原理:分解尿素的细菌由于含有       ,可将           而使周围环境的pH上升,在以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对其进行分离、鉴别;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可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2)实验简要步骤:

              ①土壤取样并制备培养基:用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②分离纯化该细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首先需对土壤滤液进行           ,再分别取土壤滤液0.1mL涂布在每一平板上。

              ③培养、观察与计数。   

              (3)有同学发现,稀释倍数为104 的5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9、147、150、153和360,则每升土壤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       个。

              (4)某些同学想将分离出的目的菌在-20℃长期保存,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填化学物质,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