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有______,可选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有______(填实验编号)。
              (2)做实验②时,不能选择______酶(填“过氧化氢酶”或“淀粉酶”)做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
              (3)实验①运用的对照方法是______。
              (4)实验⑤用新鲜菠菜作实验材料时,在滤纸条上显示的色素带中最宽和最窄的分别是______(填色素名称)。
              (5)实验④把根尖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______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 2.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表:
              温度/℃ 0 5 10 40
              出汁量/mL 5 13 15 25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分解______的一类酶的总称。由酶的______(高效性或专一性)可知,组成细胞壁的另一主要成分______不会被分解。
              (2)步骤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 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目的是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______是相同的。
              (3)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保持温度、pH 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 35 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______消耗完毕。若增加果胶酶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用虚线表示)。______
            • 3.

              固定化产酯酵母可以利用酱油中的部分糖产生酒精和乙酸乙酯等呈味物质,提高了低盐固态工艺酱油的品质。下面是科研人员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试验步骤:

                  ①将冰箱中4℃保存的菌种接种在麦芽汁培养基中,30℃恒温培养3d。

                  ②称取一定量的海藻酸钠加入水中,加热溶化,配成3%的海藻酸钠溶液。

                  ③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加入产酯酵母,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④用lOmL的针筒吸取混合液滴于4%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珠。待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3次,备用。

                  ⑤配制不同葡萄糖添加量的酱油,分别加入等量的固定化产酯酵母,在适宜条件下发酵一 段时间后,测定酱油中酒精和乙酸乙酯的含量。

              实验结果:

              测定物质

              Mg/100mL

              葡萄糖添加量/%

              0

              1

              2

              3

              4

              酒精

              485

              1291

              1563

              1150

              836

              乙酸乙酯

              13.3

              17.3

              20.9

              18.42

              15.9

                请回答:

               (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麦芽汁培养基能为产酯酵母提供水、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步骤②中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需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试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传统酱油生产过程中,需向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若添加量过低,会________;若添加量过高,会________ 。

            • 4.

              某班同学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简要流程如下:



              (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__________ (用途)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__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_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统计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活菌数目,通常课可采用____________法。

              (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做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该班同学可将菌液采用__________法在____℃环境中进行长久保存。

            • 5.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和酶工程的问题.
              枯草芽孢杆菌盛产蛋白酶,后者在生物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且已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1)在培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在内的异养型微生物时,培养基营养成分应包括水和 ______ (用序号组合回答).
              ①淀粉  ②蛋白质   ③生长因子  ④葡萄糖   ⑤无机盐
              为筛选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酶高产株,将分别浸过不同菌株(a~e)的分泌物提取液及无菌水(f) 的无菌圆纸片置于含某种高浓度蛋白质的平板培养基表面;在37℃恒温箱中放置2~3天,结果如图1.

              (2)大规模产业化首选的菌株是 ______ ;菌株b提取物周围没有形成明显清晰区的原因是 ______
              图2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酶和其它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酶活性.在该蛋白酶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通常需对发酵液在60~70℃保温一定时间,再制备酶制剂.
              (3)在60~70℃保温一定时间的作用是 ______
              A.诱导蛋白酶的热稳定性
              B.有利于发挥蛋白酶的最佳活性
              C.裂解枯草芽孢杆菌细胞
              D.大幅度降低发酵液中其他酶的活性
              (4)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备的合理工艺步骤应为 ______ (选择正确的序号并排序).
              ①过滤   ②干燥   ③破碎   ④浓缩.
            • 6.

              为探究物质X(无机物)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起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后进行实验。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一起放入37℃水浴中保温。

              ③每隔lmin从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于白瓷板上,随后滴加稀碘液1滴于此滴反应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④待加碘后颜色呈棕色时,取出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碘液1一3滴。观察、比较各试管颜色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在试管中加入缓冲液,又将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若物质X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起抑制作用,则步骤③应从____号试管中取出反应液,待加碘后颜色呈棕色时,取出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碘液1一3滴,两支试管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

              (3)若B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速率比A试管快,则要增加一个C组,C组与B组相比较,不同点是____________,设置C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7.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装置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菌。图中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肯定发生了                  呼吸。

              (3)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①用D装置培养酵母菌时,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

              ②培养后期稀释100倍后按照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 mm)的五个中方格中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进行染色,并取样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未染色酵母菌

              20

              17

              23

              蓝色酵母菌

              4

              3

              5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___个/毫升。

              (4)F是固定化酵母菌的实验装置,F装置中的X溶液是________。制备形成的凝胶球通常还需置于无菌水中进行清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G是利用固定的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装置,其中的葡萄糖除了作为酵母菌发酵的原料以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 8.
              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pH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之一,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不法商贩对已经褐化的荔枝使用硫酸处理能够欺骗消费者,其原因是: ______
              (2)有人认为酸性溶液可能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善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新鲜荔枝若干、pH为1.7的缓冲液、清水、恒温设备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同种的新鲜荔枝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加 ______ ,B组加清水,两组都在 ______ (填“常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第二步:3天后将B组的清水换成 ______ ,20分钟后观察A、B组的褐化程度.
              ③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A组的褐化程度 ______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若A组的褐化程度 ______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 9.
              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验证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SO42-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试管甲 试管乙
              步骤1 加入1%CuSO4溶液和pH6.8的缓冲液各1mL 加入A  
              步骤2 各加入1%的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3 各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B  
              步骤4 取出试管,各加入1%的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步骤”中A处为为 ______ ;B处应为 ______ .
              (2)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 ______ .
              ②预测结果:试管甲 ______ ;试管乙 ______ .
            • 10.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放入1%碘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浅蓝色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______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______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______ .
              (2)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3)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