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心存感激

                                                   佚名
                 ①在心如坚冰又加设密码的今天,人类应该恢复自身的本性,时常学会感动,心存感激。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
                 ②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贵重的呢?没有他们,世上就没有我们的踪迹,人海中就没有你“这一个”。许多人对父母的真正爱心往往是产生在父母离开他们之时,望着那空了的病床,才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那彻彻底底是我们的来处之所。没有了父母,就像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家,断线的风筝在空中飘摇。父母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有雨的日子是头顶撑起的一把伞,伤心的时候是为我们擦去泪花的手帕。对父母要心存感激,就要常唤醒沉睡的良知,在自己的小家庭装修得豪华如宫殿时,去看看父母的房子漏不漏雨;在外饮酒作乐、潇洒走一回时,想想父母在家里是否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就是要对父母心存感激的呼唤。
                 ③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心存感激,就要布施行善,多给予,少掠取,使自己心灵富足。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要懂得给予,就永远有可给予;贪求索取,就永远要索取。 给予得越多,收获也越多;索取得越多,收获就越少。人的一生,为他人付出得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他就越过得胸怀坦荡,泰然自若。一个人给予得越少,他的心灵就越干枯,他就越过得心神不宁、惴惴不安。心灵富足的人必会爱人,因为爱就是给予,爱就是富足,爱就是宽广,爱就是一切。得到别人帮助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想起往日他对你的关心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让友谊常在。心存感激就必须宽容,宽容是给予的一种高级境界,是通往我们精神和灵魂净化之路的钥匙。能够宽容的人就能获得力量的循环增长。宽容他人,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④对事业心存感激,就会忠诚敬业。即使是为公司、为单位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不要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你仍要心存感激,感激你和事业一块成长,感激为之效劳的公司和单位为你提供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感激领导对你的信赖、重用和同事对你的大力支持。在你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只有心存感激,才会对事业忠诚,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内驱力,将你现有的成功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感动,你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做出感动他人、感动自己、感动公司乃至感动中国的壮举。持久的感动就会凝结成对事业的执著,忠诚加执著便是敬业乐业。只有将个人的前途与团体事业交融在一起,每个个人都对团体心存感激,忠诚敬业,事业才会有发展,个人才会有成功,这便是双赢法则。
                 ⑤对生活心存感激,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许多事情往往都是双刃剑,若只看到刀刃的一面,受伤的永远是自己。生活是什么?生活是那河中水、指间沙,我们必须健康快乐地活着,这虽然平凡,可对于那些重病垂危的人来说该是多么珍贵呀!
                 ⑥对大自然心存感激,就会以朋友的身份、和平共处的心态去爱护大自然,而不是以主人的身份去占有。四季交替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不同的呵护与关爱。寒冷的冬日,早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你的床头,你会感到那是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你;夜晚来临,怕你寂寞,月光将一片幽辉洒在你的床前,静静地听你诉说心中的秘密。蓝天给你以自由遐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渺远,高山              ,流水                   。这些美好的品格汇聚成人类的至尊至美,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大自然心存感激,肃然起敬。
                 ⑦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吧!心存感激将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联系得更紧,心存感激将使你获得力量,使你产生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
              (1) 从全文看,点明“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 文中第③画横线的句子说:“给予得越多,收获也越多;索取得越多,收获就越少。”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联系实际,请谈谈你的理由.
              (3) 认真揣摩第②至⑥段文字,想想为什么先写对父母的心存感激,而后写其他?简要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 根据语境,仿照第⑥段划线句子,接着写两句,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

                  蓝天给你以自由遐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渺远,高山       ,流水                    

              (5)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说说你的感受。
              (6) 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至少谈两点) (7) 积累链接:深沉的乡情之叹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请写出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相关诗句。
            • 2.

              回忆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第下列各题,任选两题)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回忆课文,说说这句话加下划线词语表达的妙处。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纪念白求恩》)这句话的加下划线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这种想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①如今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硬知识”的传授,少了些 “软学养”的培养。

              ③传统的人才培养,以教给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为主要目的。而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培养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他们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先生早年间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培养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将人才培养的渠道拓得更宽,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摘自2016年12月07日《人民日报》)

              (1) 阅读第③段,说说文中加点的“硬知识”和“软学养”具体指什么。

               “硬知识”:                                                     

                “软学养”:                                                    

              (2) 阅读全文回答:如何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3)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它能否作为第⑤段的论据,为什么?

              【链接材料】旁白:故宫博物院里有一群人,他们是文物的“医生”。每天和珍贵的古文物打交道,通过“望闻问切”,让珍贵的古代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他们精湛的手工技艺通过师徒的方式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百宝镶嵌组文物修复专家孔艳菊:其实修一件文物蛮有意思的。……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死的东西放在那里,你真正接触它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精彩,非常美,而且确实是有生命的。我们现在要修复补配,还是会加入现在修复者对手艺、对美的理解等各方面的东西。认真地对待它,你就会觉得有一种精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你会觉得它是活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解说词)

            • 4.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 如果把第①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删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2) 有人说第②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你认同这种看法吗?简述理由。

                                                                                    

              (3) 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回答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1)句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

                                                                               

              (2)“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这一串数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4) 阅读第③④段,“有人”和“ 我”对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看法有什么不同?
            • 5.

               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节选)

                                          ◆〔美〕米歇尔·奥巴马

                ①我之所以选择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做成为第一夫人后的首次毕业典礼演讲,完全是因为你们感染和感动了我。你们的这种乐观和积极进取不仅代表着这里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也代表了默塞德的品格和历史。这是一个由来自全世界的劳动者和移民建成的城镇:在淘金热中来到这里的拓荒者盖起了留存至今的教堂、公司和学校;从南方逃离至此的非裔美国人修起铁路;墨西哥裔美国人从北方来到这里的农场工作,并成为我们农业生产的支柱;亚裔美国人来到旧金山,并逐渐发展为圣华金山谷社区的一部分。

                ②默塞德的外表也许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经改变,但它的价值观始终未变─一代又一代各种族的男人和女人希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并为此在烈日下长久地辛勤劳作;勤劳的人们相信获得好的教育将是他们通往更光明的未来的阶梯。

                ③我就成长在拥有这种价值观的社区。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每个人都在为这里的孩子们能获得良好教育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致力于改善我们社区的职业并非总是光鲜夺目,却是非常必需的。我希望你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把在这里继承来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④当你们迈入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时,你们也会遇到困难、产生疑虑:我是否足够聪明?我属不属于这里?我能不辜负每个人对我的期望吗?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条清晰直接的道路可以通向你憧憬的未来。也许有时你还会怀疑这些付出究竟值不值得,也许有时你只想放弃。

                ⑤当这些不可避免的时刻到来时,我希望你们想想今天,看看周围,成千上万的勤劳的、每天为你们祈祷的人们一直帮助你们走到这里。我希望你们想想那些         再想想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却仍为你的成功做出投入的朋友们。最重要的是,想想这世界成百上千的从来没有机会和你们一样上大学的孩子们;被迫在血汗工厂中劳作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你们自己社区的孩子甚至也从未遇到一个人告诉他们,他们足够优秀和聪明,可以实现一切梦想;还有那些失去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极度渴望能找到一些人或事物去依附。他们渴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希望。

                ⑥所以,当你们想放弃的时候,请想想所有这些人,记住你们都是被赐福的。记住要换来这些幸福,必须回报什么。你们必须回去拉别人一把。你必须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光明的未来。

              (本文译自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09年5月16日在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6.

              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淡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乃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淡,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 7.

              何谓幸福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 8.

              自爱

              赵畅

                 ①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意思是说圣人不自以为是,不自我显示。自我尊重,但不自我尊贵。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必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自爱,必须学会识己。有人对别人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但对自己缺乏认识。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羽坛名将林丹这样对记者说:“有一点我自己是非常明白的,我如果离开了羽毛球就什么都不是了……”是啊,羽毛球是他的优势,他可以蝉联两届奥运冠军,但难以奋斗成为娱乐界或者别的什么界的“冠军”。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优势,就什么都不是。学会识己,在人生抉择中适时而恰当地明辨优劣、扬长避短,就是一种自爱。

                 ③自爱,必须学会自信。对于成功者来说,必须逐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优势。黄美廉从小患有脑性麻痹,她的肢体失去平衡,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她昂然面对一切不可能,最终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用画笔绘出了生命的色彩。一次演讲中,她在黑板上写到:“第一,我好可爱;第二,我的腿很长很美;第三,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什么叫自爱?黄美廉其言其行,便是最生动的诠释。学会自信,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逆境中不丢做人的尊严,困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怀疑自己,始终相信自身的潜能,就是一种自爱。

                 ④        。如何为人处世,决定了人生、事业、亲情等的兴衰成败。或许,在世俗看来,这就是要会应酬、能变通,善花言巧语、投机钻营,能在场面上混出点儿出息来,其实这是一种曲解。《霍英东全传》记录了霍英东的一段话:“有人问假如人生满分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我说不止100分,起码100分!因为几十年前,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要有本心,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霍英东的为人品格,让人敬慕。谦虚低调,以宽容之心度量他人之过;待人以诚,不为一己名利贬损他人,就是一种自爱。

                 ⑤自爱,不是让我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是要懂得坚毅;不是让我们自我放纵、率性而为,而是要懂得律己;不是让我们自我苛求、勉为其难,而是要懂得进退。一个学会自爱的人,不至于沉沦为一棵随风飘摇的小草,而会成长为一株挺拔葱茏的大树;一个持重自爱的人,必能为自己划出一道海岸线,给自己送上一抹灿烂的笑颜!

              (《演讲与口才》2016年第24期,有删改)

            • 9.

              读史岂可不慎

              丁辉

              ①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关于这个传说最初的、也是最能服人的解释,是说有了文字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看来,老祖宗对文字的负面作用早有警觉。

                  ②文字一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曰“敞亮”;一曰“遮蔽”。它固然传承文明,沟通未来;却也容易使谬误流传,致万古长夜。

              ③中国最早的文字工作者是史官。篆书的“史”字下部是一个人的右手,上部是一个“中”字。然能否把手中的笔拿“中”、拿正,却全凭写史的人的良知。孔子是“至圣先师”,然其所修史书《春秋》,却未必算得“良史”。孔子在《春秋》里说:“鲁之君臣,未尝相弑!”然而事实如何呢?据台湾学者李敖考证: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年的历史中,鲁国的国君,四个在国内被杀,一个被赶跑,一个在国外被杀。如此,孔老夫子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④英国的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然而那也要看什么样的“历史”。元人所修《宋史》,错杂处、失检处、附会处比比皆是。 “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的王安石在《宋史》中被涂污成奸险、淫邪、凶残的乱臣贼子。若非梁启超先生撰《王安石传》,细加考辨,指陈纠偏,那么沉沉冤狱,可能永世不能洗白。 
              ⑤历史是人写的,人性的弱点常造成历史书写的挂漏、附会与偏颇。高中《世界历史》中关于“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巴黎的警钟又敲响了,祖国又在危险之中,巴黎人民再次起义了。”“群众处死了许多监禁在巴黎的反革命分子。这个自发的革命恐怖手段打击了反革命的气焰,对于巩固革命的后方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历史书写忽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实际上,当年巴黎人民从这座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堡垒的监狱中解救出的囚犯只有7个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革命后,巴黎监狱开始人满为患,最后只得把很多教堂和学校改作临时监狱。随着革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被宣布为“反革命”。这些“反革命”中,竟包含了革命英雄拉法耶特和丹东,很多人只是因为不肯宣誓效忠新政权,就被作为反革命送上断头台。所幸我们还有雨果的《九三年》,还有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文学以思想和人性的力量,撬动“历史”书写的板结层,使那些被掩埋的历史细节重新浮出历史地表。然而即使这样,也注定无法复原那段岁月全部的混乱与血腥。 
              ⑥忘记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研究历史的人,即使一言不发,也有一种悲哀的气质。我有时也悲哀地想,真正的历史也许永远沉入了黑暗之中,我们通过历史书捕捉到的只是它的一些碎片,而这些碎片也还面临着被随意拼接的危险。

              ⑦读史岂可不慎乎?

              《杂文月刊 》2016年2期(有改动) 

            • 10.

              读史岂可不慎

              丁辉

              ①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关于这个传说最初的、也是最能服人的解释,是说有了文字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看来,老祖宗对文字的负面作用早有警觉。

                  ②文字一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曰“敞亮”;一曰“遮蔽”。它固然传承文明,沟通未来;却也容易使谬误流传,致万古长夜。

              ③中国最早的文字工作者是史官。篆书的“史”字下部是一个人的右手,上部是一个“中”字。然能否把手中的笔拿“中”、拿正,却全凭写史的人的良知。孔子是“至圣先师”,然其所修史书《春秋》,却未必算得“良史”。孔子在《春秋》里说:“鲁之君臣,未尝相弑!”然而事实如何呢?据台湾学者李敖考证: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年的历史中,鲁国的国君,四个在国内被杀,一个被赶跑,一个在国外被杀。如此,孔老夫子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④英国的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然而那也要看什么样的“历史”。元人所修《宋史》,错杂处、失检处、附会处比比皆是。 “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的王安石在《宋史》中被涂污成奸险、淫邪、凶残的乱臣贼子。若非梁启超先生撰《王安石传》,细加考辨,指陈纠偏,那么沉沉冤狱,可能永世不能洗白。 
              ⑤历史是人写的,人性的弱点常造成历史书写的挂漏、附会与偏颇。高中《世界历史》中关于“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巴黎的警钟又敲响了,祖国又在危险之中,巴黎人民再次起义了。”“群众处死了许多监禁在巴黎的反革命分子。这个自发的革命恐怖手段打击了反革命的气焰,对于巩固革命的后方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历史书写忽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实际上,当年巴黎人民从这座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堡垒的监狱中解救出的囚犯只有7个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革命后,巴黎监狱开始人满为患,最后只得把很多教堂和学校改作临时监狱。随着革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被宣布为“反革命”。这些“反革命”中,竟包含了革命英雄拉法耶特和丹东,很多人只是因为不肯宣誓效忠新政权,就被作为反革命送上断头台。所幸我们还有雨果的《九三年》,还有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文学以思想和人性的力量,撬动“历史”书写的板结层,使那些被掩埋的历史细节重新浮出历史地表。然而即使这样,也注定无法复原那段岁月全部的混乱与血腥。 
              ⑥忘记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研究历史的人,即使一言不发,也有一种悲哀的气质。我有时也悲哀地想,真正的历史也许永远沉入了黑暗之中,我们通过历史书捕捉到的只是它的一些碎片,而这些碎片也还面临着被随意拼接的危险。

              ⑦读史岂可不慎乎?

              《杂文月刊 》2016年2期(有改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