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满燕园
                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却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的心里一愣,我的眼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地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⑤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
              ,年轻的一代又是
              .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⑥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题目“春满燕园”的含义?
              (2)第⑤段中加点的“那样”和“这样”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赏析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
              (4)第①段划线处和第⑤段划线处同是写景,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妙处?
            • 2. 背景
                                                   朱以撒
                春气氤氲,我倚在这个破旧石塔的阑干上想.一定有许多生物和我一样,走出沉闷的居室,到一个大得无边的空旷处,呼吸和张望.
                我看了很久,明朗的天幕一直没有飞鸟经过,这个飞禽最广大的表演舞台,此时虚静以待.难道我没有看到头顸盘旋的鸽群吗?这些由人养,供人玩赏的菜鸽,飞起来永远是那种落入圈套一般的路数,整齐划一.它们在天幕一角规划好飞翔线路,便一味进行着毫无新意地环行.它们的主人十分欣赏这种阵式,他每日花费的玉米、花生,就是要把它们训练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那些毫无管柬的野鸟.以前,这里的野鸟成群成片.尤其像菜鸽兄弟--飞起来箭一样的斑鸠,野性十足地在丛林中穿来穿去.斑鸠与鸽在形体上相似,使鸽的主人隐忧:可别拐带走整个鸽群.比斑鸠飞得高远从容的是鹞子,很风度地定定地摊在空中,像一片舒展的灰瓦.灰瓦像一大片阴影,令地面的母鸡神色紧张,在俯冲下来的瞬间,悲剧就发生了.更多的鸟是闪过天幕的游侠,从这边到遥远的那边,飞起来没有章法,时快时慢,升高跌落,成为不可规划的剪影.现在,没有了飞鸟,天幕沉寂空洞,像没有生命点播的土地,这么大的空间白白浪费.飞机是天幕上最大的鸟,自从有一个机场建在城市边缘,每日都可以看到钢铁大鸟腾空而起,夹带着夸张的轰鸣.这是比鸽子更为拙劣的表演,翅羽不动,身段刻板.那些自由自在的野鸟,竟然以身击之.这个偌大的背景,原先就是属于翅羽翻动的--当一颗流星匆匆坠落,漆黑的天幕为之生动片刻,当鸟群从晴朗的天幕消失,它成了我们不再仰望的理由.
                在田野里想念
              .写下这个句子时,田野里已经是一片绿色了,我一直带着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它,当时我对田野的理解,就是它的狂野.杂草长得比庄稼快,草丛中潜伏着竹叶青,信子像微小的闪电巡回;蚂蟥像幽灵一般浮游,刹那就贴在小腿上.田埂上行,野蔓绊着,冷不防跌入泥水.田野终须由农民治理,田野只能生长庄稼,还有农耕人家,它们是土地上紧密相依的几个部分--我们认识了庄稼的颜色,也就认识了这些生长元素.是从什么时候起,田野不再生长庄稼了呢?空间的历程是这么重要,千百年来,土地携带着众多浮华生命,向前.每一个时刻,这块厚实的地面上都在生着,或者死着.没有停滞下来的能量,任何一粒生命的种子,落入其中.不长出枝叶来是没有理由的.不再需要犁耙的田野,不再需要与泥水打交道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站到了流水线的跟前,他们生理上做好了气力的准备,而心理上,还须静静地等待着适应时光的到来.
                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这些细节规范着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的区别.在这个生长着成片的龙眼树的村子里,米粒大金黄的花开时,村子热闹起来.遥远的养蜂人载着一箱箱的蜂房来到树下,他们似乎与村里有着无形的契约,果树倚仗蜜蜂的勤劳授粉得以丰收,养蜂人则得到甜蜜.整个村头村尾,响着嗡嗡吱吱的鸣弦声响,人们嗅到了被万千翅羽扇起的幽香,树的主人,在养蜂人告辞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罐纯正的花蜜.这是养蜂人表示的谢意.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如今.龙眼树一年年的少了,房子一幢幢地起来,剩余的灰土、碎渣,都堆在树头上.加速枝叶的疏松、剥离.养蜂人已经不来了,他们肯定还在路上,却把这个村子忘在脑后.这个每年都有一段清幽弥漫的空间,存放在记忆的仓库里.
                与背景相适应的细节模糊了,或者消失了,人置其间,就有一些恍惚.我们所能自慰的,就是当我们口头上感叹着既往的种种琐屑时,它已经在我们的中间,对照着我们此刻的生活了.
                                                        (选自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节)
              (1)下面是在文中摘录的两个句子.其中加点词语具有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在田野里想念

              ②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
              (2)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并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 4. 丰收岭绿岛
                                                  梁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
              一点绿色,
              一点声音,
              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仲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1)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思想.
              (4)第⑥自然段是作者对丰收岭的“绿”的评价和感悟,对此你怎样理解?
            • 5.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荚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
              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乙】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 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 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 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 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
              (1)两选文各记叙了鲁迅先生什么事情?各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简要分析【甲】文最后两段中加点的“站”与“停”好在哪里.
              (3)【乙】文第二段,为什么详写鲁迅先生的相貌、声音和姿势?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各举一例,简述其作用.
            • 6.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雪的启示
                ①风,刺骨的寒冷,夹杂着朵朵花瓣般的雪花,发出簌簌声响.白色的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画出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像突然出现一颗美丽的星子,划过我心中的夜空,使我豁然明朗起来.
                ②落雪就这样在一片沙沙的声响中飘然而下,地上全白了.不沾一丝杂质的白,风吹呀吹,雪花跳起了自己的舞蹈,悄无声息地落在雪地上.虽然他们在空中漂浮不定,可一旦飘落到大地,就有了自己的归宿.
                ③极度焦躁中,郁闷的我抓起一把雪,恶狠狠地掷向墙壁.咔嚓!雪团炸开了,落入茫茫的雪野中,碎雪也溶了进去.蓦然,我低头发现溅上雪团的地方却分不清哪是雪团,哪是雪地.就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了.雪花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落在何处,都会有一个地方接纳它,给它留一个位置.而我呢?
                ④那一年,雪下得好大,我在雪中,听那沙沙的雪声,明白了自己的锴误.自己成了“唯独”被人冷落的“丑小鸭”,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人际交往的路障.
                ⑤去年,一年无雪…
                ⑥今年,又到瓢雪时,我记下自己的思绪,也算是对往事的回忆,并告诉自己,冬雪是美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融入环境,悦纳他人.
              (1)读了该文后,你认为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自选角度写出两点,并作分析;
              (2)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指出一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②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在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竭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正想着能不能尝尝,却差点被绊倒.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③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的墓碑后面还有一行字:妈妈我想你…
                ④“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被雨水冲下的土里.我伸手摸了摸,字凸起,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年-1999年,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是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⑤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⑥在节日,在取得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孩子的家人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⑦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⑧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和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⑨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5个字.
                ⑩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⑪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⑫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选目《人民日报》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中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在何处?
              (2)文中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⑩划线句子“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应如何理解?
              (4)在作者看来.“不尊重语文”的表现是什么?“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又是指什么呢?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花儿悄悄绽放
                                                  程 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
                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
                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
                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
                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
                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
                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
                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
                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
                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
              ⑪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
              ⑫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
              ⑬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
              (2)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4)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 9. 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
              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
              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
              (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李丹崖
                ①小时候,我曾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就像孩子吃饭,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坚持给它浇水施肥.
                ②一个月后,一条凌霄的藤蔓,水蛇一般攀上了玉米棵,不久就和玉米一样高了.再过一个月,玉米长得比我高出了半头,还开花了,懂农事的大人们又说,还是赶紧拔掉这棵玉米吧,单独的一棵,不能授粉,就不能结玉米,只能当柴烧.
                ③我还是坚持把玉米留了下来,几天后,凌霄开花了,整棵玉米如穿上了火红的裙子,非常喜人,破天荒地将蜂蝶招到了墙角,嘤嘤嗡嗡地飞舞其间
                ④那个秋天,玉米棵上结出了四个大个头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玉米棵上的凌霄也开了整整两个多月,成了墙角的动人风景.
                ⑤大人们自己也觉得纳闷,这样的玉米怎么会结果呢?
              ⑥后来,他们悟出了道理,原来是凌霄和玉米互相帮助,孤零零的一棵玉米,本来是没有劲头往上长的,突然凌霄为它增加了重量,它若不往上长,势必会被凌霄缠死,于是,玉米为了免于灭亡,拼命地积聚能量使自己强大.玉米在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赢得了这场胜利.凌霄开花,又帮玉米招来了蜂蝶,那些蜂蝶有些来自田间的玉米丛里,尾部沾上了田间玉米的花粉,无意中竟给墙角的这棵玉米授了粉.
                ⑦跟自己较量,和别人共用能量,原来这就是玉米和凌霄实现共赢的奥秘啊!把这一道理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⑧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长走别人很少走过的路,无边的孤寂摧垮不了他,漆黑的夜幕吓退不了他,他们永不停步地赶路,最终,他们成功了.你若问他,你是怎么扛过来的?他会说,我一直觉得路的前方,还有一个更光明的“我”在等着我,我要迎头赶上去.你若再问他,在追赶前面那个“我”的时候,就没有遇见一丁点儿“路障”吗?他会说,我在追赶自己的那个“我”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赶属于他们的“我”啊,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扫清了“路障”!
                ⑨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是生命道路上的两条铁轨,沿着它们,我们奔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选文有改动)
              (1)如果将第②段中加点的“懂农事的”删去,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2)文章①~④段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好处?
              (3)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4)请从结构上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
              (5)本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