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走近青海湖)(节选1)完成题目.
                  ①青藏公路,如一条哈达飘向天边.高原的阳光、清凉的夏风、悠闲的羊群和牦牛,一路相伴.在天路之上,在穿梭的车流之中,一位红衣喇嘛正朝向圣城的方向叩拜.磕长头匍匐的姿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喧嚣的尘世也被这心灵的虔诚与宁静所折服.心中的青海湖因此染上了圣洁神秘的光芒.
                  ②车窗外,视线所能触及之赴,青海湖如一条蓝色的绸带浮于天边.她披着薄雾般的蓝纱,有少女般的娇羞.八月的青海湖,油菜花还未开尽,虽然不是金黄的花海,但青与黄的色彩为她穿上了漂亮的裙裾.
                  ③一点一点地,青海湖露出了她美丽的面容.至二郎剑风景区,我竟然飞奔似的投入她的怀抱.蓝色,主打的色彩,一直铺向天边.那湖水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究竟是谁将你安放于这高原之上?又是谁将你的心思染蓝?潮水被多情的风儿吹皱,那绵缎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一个个蓝色的音符叩击着游者的心扉,令人陶醉,浮躁与一切杂念便被击得粉碎. 那水鸟是湖的俘虏,飞是如此慵懒,一会儿
              一下波浪,一会儿轻轻地
              起,绝不飞高,如此含情脉脉

                  ④朝阳,洒下迷人的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湖水嬉戏,似一位娴热的钢琴师,弹奏蓝色的琴键,流出清脆动人的乐音.沭浴在你的怀抱,这是爱的襁褓,温暖而车燥热,舒适而不让人颓废.没了阳光的施与,不如道青海湖的湖水该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能否安享这份难得的恬静与闲适.白云,就在头顶,姿态各异,似洁白的哈达,又像自在的羊群,在湛蓝的天空和蓝蓝的湖水之问徜徉,在蓝色的长廊里快乐地做着蓝自的梦.
                  ⑤我的思绪沿着历史的河道漫朔,一位来自大唐的公主曾经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长安的繁华、高原的荒凉、和亲的重任和心灵的牵挂在公主内心不停地撞击.进藏的古道留存着历史的足音,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岁月的沧桑,青海湖的湖水千百年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如今,文成公主的巨幅洁白雕像静静地伫立在湖畔,公主的面容平静如佛,眼神连出大爱之光.公主背靠的湖水仍是碧澄如初,但时空的隧道将久远的所史重现,又将民族的团结与时代的巨变告慰这位伟大的女性.青海湖,正因这一段流淌着的历史,才变得如此厚重.
                  ⑥夕阳西下,带着浓浓的不舍,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返回西宁.虽然没有去鸟岛现鸟,没有去海心山登山,但这次美丽相遇已经在我的内心烙上了深深的印痕.
              拉开车窗的玻璃,我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潮的美再一次装进脑海.任凭青海湖的风吹
              拂脸颊,任凭那醉人的蓝色占满我的眼眸,任凭满脑的兴奋与满足欢快地驰骋.当最后一一点影子消失的时候,我在心里道出一声:再见,青海湖!
              (1)本文的体裁是    .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描述的?
              (2)文章开头写青藏公路和红衣喇嘛有什么作用?
              (3)品味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吻”、“掠”的妙处.
              (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请简要阐述理由.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题.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
              和一种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告别白鸽
                                                 陈忠实
                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说他养着一群鸽子.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纯白的?“老舅当即明白了我的话意,不无遗憾地说:“有倒是有…只有一对.不过,白鸽马上就要下蛋了,差不多得两个月吧,到时候我把小白鸽给你捉来,就不怕它飞跑了.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周没过,舅舅又来了,而且捉来了一对白鸽.面对我的欣喜和惊讶之情,老舅说:“你一年到头闷在屋里看书呀写字呀,容易烦.我想到这一层就赶紧给你捉来了.“我看着老舅的那双洞达豁朗的眼睛,心不由怦然颤动起来.
                我把那对白鸽接到手里时,发现老舅早已扎住了白鸽的几根羽毛,使它只能在房屋附近飞上飞下,而不会飞高飞远.老舅特别叮嘱说,一旦发现雌鸽产下蛋来,就立即解开它翅膀上被捆扎的羽毛,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
                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起始,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我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
                终于出现奇迹.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痛.然而听着玉米粒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我发现一只白鸽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潮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
              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我站在后院里,先是发现了两只破碎的蛋壳,随之就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这一天,我再也按捺不住神秘的纸箱里小生命的诱惑,端来了木梯,自然是趁着两只白鸽外出采食的间隙.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我第一次看到了初生形态的鸽子,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蜕变和成长.
              说来挺怪的,我按自己每天三餐的时间给鸽子撒上三次玉米粒,然后坐在书桌前与我正在交葛着的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心里竟有一种尤为沉静的感觉,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的情景,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我对作品人物的气性的把握和描述着的文字之中.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在往地上撒下一把玉米粒的时候,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灰脏有点邋遢.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看见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它们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小自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老白鸽呢?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
              .这当儿,舅父走进门来了.
              “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
                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这就是说,在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的倩影,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注音.
                  
                  ③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

              ②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

              (3)文中“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这句话为后文哪一处情节埋下伏笔?
              (4)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并评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5)文中对纸箱中的小白鸽一丑一美的两种形象的描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6)“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7)作者在文中写道:“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被感动的原因.
              (8)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生与鸟性的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节的联想
                                                         梁衡
                (1)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2)节者,接也.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有节有序,走走停停,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态的过程.这首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所处位置不同,就分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节节递进,就这样走过了一年.人的成长也有“节”,从孩童时节、学生时节、工作时节、直到退休后的晚年时节,所以社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老人节,从小到老就这样一节一节度过了一生.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美则美矣,但每隔尺许必得有一停顿,然后接着长,是为一节,如果一直到顶,就不成材,就不堪为用.务过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夏季的夜晚浇过一场透水,你在玉米地旁听吧,劈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
                (3)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八一五”日寇投降纪念日,坏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4)节者,截也.它专截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再以这日子为旗帜,去选择截取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从而强化生活中不同的个性.青年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人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自己的圣诞节.节有最小者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最大者是全地球人每365天过一个元旦节.我有时突发奇想,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诞生的那一日,如果找到了那一天,又找到了外星人,大家同庆宇宙的元旦节,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5)知道了节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就会格外地珍惜它.节既是时间的概念,就是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流失.我曾发问,是谁发明了“年”这个东西,直将我们的生命寸寸地
              .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生命,勿使岁月空度;另一方面又要承认节序难违,不强挽流水,而要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节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就是要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多少民族、国家和组织就有多少个节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生日.它提醒我们每当节日来临时不要忘了相互庆贺,邻国国庆要发个贺电,亲友生日要送束鲜花,青年人不要忘了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节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一个爱的纽结.
                                                                          (选自《先方后圆》,有改动)
              (1)文章第(2)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者,接也”的.
              (2)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对“结”和“截”进行解释.示例:节者,接也.是连接的意思.指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
              节者,结也.    
              节者,截也.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第(5)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剁”的妙处.
              (4)请根据文中“节的联想”三个方面的内涵解读“端午节”.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
              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①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②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 6. 被遗忘的芍药
              陈奕纯
                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
                ②我
              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蹭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
              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
              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
              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h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
              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
                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
              ,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有删改)
              (1)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
                  
              (2)本文第①段说“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②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5)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
                  
            • 7. 阅读《雪》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羞涩美艳,平和恬静.
              C.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2)节选文字的感情基调是    
              A.喜悦    B.凄凉    C.悲壮    D.忧伤
              (3)联系全文,分析加点的“但是”在文中的作用    
              A.表示对江南美好雪景的进一步铺陈和渲染.
              B.此处没有明显的转折意味,可以删去“但是”一词.
              C.由江南的雪转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对北方雪的赞美.
              D.由江南的雪转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对江南雪的赞美.
              (4)对文中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学,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升华而成的.
              B.揭示了北方雪的内涵,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体现出作者不惜孤军奋战的坚强斗志.
              D.从“孤独的”“死掉的”“精魂”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充满迷茫与失望.
              (5)节选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A.细腻生动    B.粗狂急促    C.委婉含蓄    D.古朴自然.
            • 8. 仰大师之范,念慈让之人.
                                    亦慈亦让沈从文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④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⑤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百家》
              【注释】①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1)细读第②自然段,说说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
              (2)仔细体会,说说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
              “照我    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3)联系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4)细读第③自然段,完成下列读书卡片,了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
              创作题材    
              创作特色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创作主题    
              (5)积累链接:纵观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年轻时“不求闻达”的两句话来概括.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话.
            • 9. 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②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④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
              ,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⑤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 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⑨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
                ⑩
              跨出家门,我
              开始想家;
              走出母亲的视线,我
              想母亲.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1)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
              (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

              跨出家门,我
              开始想家;
              走出母亲的视线,我
              想母亲.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亲》: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说 园
                                                   陈从周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
              (1)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    
              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
              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
              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
              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
              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
              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性.
              (3)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