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寂寞的老树》一文,回答第(1)-(4)题.
                寂寞的老树
                ①春天里,鸟儿们开始舒展他们嘹亮的歌喉,唱起春天的赞歌.花儿们在争先恐后的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冬天里,几乎绝迹的小虫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不愿错过分享春天美味的一份羹.
                ②这时,在空旷的原野上,却矗立着一棵寂寞的老树.他佝偻着身躯,好像一位老态钟龙的老人.
                ③春天里,其他树早已长满了树叶,只有他依然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过路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但在一个晚春的夜里,他那枯老的树皮中,竟然钻出了一片嫩叶,接着是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不久他就长出了许多嫩叶儿,虽然与其他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夜晚,皎洁、温柔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一条洁白的纱巾
                ④早晨,他的那些嫩叶儿在春风的怀抱中晃动着,好像一棵棵绿色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他的草朋友也苏醒了,还带着朴素的花儿,虽然只有几簇,但已足够了.当春雨纷纷扬扬的落下时,那雨点拍打在他的嫩叶上的滴答声汇成了一首旋律优美的雨中曲.
                ⑤他从来都不羡慕生长在森林的树,那些树们往往为了一缕阳光而你追我赶,毫不留情地淘汰弱者,残酷地扼杀同类,个个都显得那么自私自利.他也从不羡慕已被无数人赞美过的常青树,常青树冬天也不掉一片叶子,其实这只是自然所赋予的,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实在看不惯常青树那种傲慢的劲儿.
                ⑥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至少还有他的草朋友和花朋友陪伴着他.他的身上寄居着一个蚂蚁王国,每天都有一位王国的劳动者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骄傲地告诉他这勇敢、坚强的小王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如何赶走外来入侵者,如何战胜一场场恶战,老树这时总是静静地听着.有时会有从南国飞来的候鸟停在老树身上,叽叽喳喳地向他诉说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向他诉说一些趣闻轶事.偶尔也有乌鸦停在他身上,告诉他这看似美好的世界黑暗的一面的,告诉他发生在黑暗角落里的不幸事情.诉说玩这些后,乌鸦只能无奈的拖着尾巴飞向夕阳.当听到这些不公的事情时,在春风抚慰下的小草就会愤怒地晃动着自己尖尖的脑袋,只有老树还是那样平静.
                ⑦有一天,老树发现上次告诉自己趣闻轶事的候鸟用绝望而又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自己,也望了望花和草,突然那鸟紧闭双眼重重地倒下压在草上,一个小小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消逝了.小草心甘情愿地被压着,好让鸟儿死的更舒服些.而老树依然那样平静.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但他并不会死的那样舒服,因为他知道他死也得站着死.他想到他的叶子到秋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勇敢地、无怨无悔地离开他跳向大地,与大地融为一体,滋润着他的朋友们.可他死后,那枯老的躯壳又有什么用呢?他没有再往下想,他觉得自己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只能活着.忽然间,他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他面前,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过着那平淡的生活.
                ⑧春天里,有鸟语、有花香,还有那棵寂寞的老树.
                                                                                     (选文有删改)
              (1)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本文题目是“寂寞的老树”第⑥段又说“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本文主要写老树,第⑤段为什么还写了其他的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 2. 阅读《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按要求完成问题.
                她在作文里这样写到:“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薄凉的世界无关”.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倾心交流.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阳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 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了孤儿院,所有 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有什么 理由让她继续活下去呢?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 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 窗台上,对着窗外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 天际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的落起泪来.
                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到:“老师好!”“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他捋了捋花白的头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大都认识.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明天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 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他微笑着听完,递给了她一张纸片.
                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很多年后,她站在明媚的讲台上,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 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文章开头由小女孩的作文写起,有何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
              (5)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评价.
            • 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寺一样的男子汉!”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⑪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⑫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选自《优秀千字散文选》)
              (1)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请联系全文分析.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上了父亲的船.
              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3)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 4.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下列问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
               
              ,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3)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
              (2)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开在尘土里的花
                我喜欢到她的菜摊买菜.四十多岁的妇人,瘦瘦的,脸色黑红,身上是廉价的棉布汗衫,却洗得很干净.同样是卖菜,她的菜比别人的新鲜干净,码得整整齐齐.你跟她还价,她不急不恼,笑呵呵的,并不像别人那样,反复跟你讲种菜有多么不容易.她没有生意人的精明,相反,脑子似乎有些迟钝,3毛钱一斤的花菜,人家买了4斤6两,她反反复复地算,憋红了脸也没算出来.买的人就笑,给她一块五,她回过神儿来,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慌忙再给人家添几个辣椒.也有的人会少给她一毛两毛,旁边的人提醒她,她只呵呵一笑,并不计较.
                我曾在旁边观察过,这个连账都算不清的妇人,是整个菜市场里生意最好的.摊前,人们互信,友善.人情的温暖,碎花点点,清香缕缕.
                那天从街上回来,经过一个路口时,一位交警正在对一个出租车司机罚款.出租车司机是个年轻的男孩子,旁边站着一个女孩儿.交警一边写罚款单一边教育他:你这是载人的车啊!怎么敢给她开?转回头又教训女孩儿:你没驾照也敢随便开车?男孩儿低着头不说话,女孩儿和他并肩站着,也不说话.我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手,始终握在一起.只是,交警教育男孩儿的时候,是女孩儿的手在外面握着男孩儿的手;交警教训女孩儿的时候,男孩儿的手翻过来,紧紧握着女孩儿的手.
                我笑着走开,心里眼里,都是那两只充满爱意的手.年轻,真好;相爱,真好;有爱的滋润,真好.
                邻居是一位老先生,六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却在一次意外中瘫痪失语.常在黄昏的时候,看到老先生推着女儿在小区里散步,一边给女儿讲当天的新闻或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正说着什么,老先生突然跑到前面,对着女儿手舞足蹈,还围着女儿跳起了舞.老先生花白的头发在夕阳下闪着金黄的光,轮椅上的姑娘,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
                那温馨的一幕,被许多人看到,大家远远看着,没有人去打扰,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
                大家明白,有亲情的滋养,父女俩很快乐,他们的生活中洋溢一种温暖淳厚的情愫.这情愫也在所有人的心里漫 延成河,河面涟漪轻泛,河边繁花盛开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和他们一样平凡而卑微,相貌平平,运气一般,奋斗半生基本一事无成,终日为柴米油盐奔波.可是,这些平凡卑微的人们,依然活得生机勃勃、自足快乐.就像尘土里开出的花,虽然平凡卑微,却一样开得坚韧而明艳;即使有风霜雨雪,荆棘暗礁,也一样始终努力地盛开.
              (1)文中那位卖菜妇人连帐都算不清,为什么是整个菜市场生意最好的?
              (2)文章描绘了三幅街头小景,每一幅都令“我”感动的原因各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含义?
              (4)文章标题“开在尘土里的花”有什么寓意?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 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对它骂几声. 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④春天,一个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啦,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暗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10,有改动)
              (1)仔细阅读第①段,回答:
              ①联系上下文,“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谈谈你对“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的理解.
              (2)请赏析“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这句话.
              (3)仔细阅读第⑦段,“那团月亮”为什么会“美得夺目”?
              (4)从全文来看,标题中的“燃烧”一词有哪些含义?
              (5)研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 9.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
              (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3)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
              (4)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想?
              (5)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 10. 精读下文,完成问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 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