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河北某地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种名

              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l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734

              l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该群落中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判断刺槐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_______,刺槐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2.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问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山坡上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后,画出了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模式图(如图1所示);图2是关于丁地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 该研究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 分析图1可知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

              (3) 研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请写出对实验区域选择和统计记录两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区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统计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图2,A、B、C之间杂交不育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多样性;C、D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________多样性,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D类型草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 3.

              河北某地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该群落中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判断刺槐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_______,刺槐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4.

              北极地区的某食物网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北极兔的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北极兔,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记的为10只,则北极兔的种群密度为       只/hm2。若标记的北极兔有部分被北极狐捕食,则实际上北极兔的种群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调查出来的结果。

              (3)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段上物种组成的差异是群落          结构的体现。北极地区受到环境污染,就目前状况来讲,其生态平衡还未遭到破坏,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

              (4)若在北极的冰原上相距较远的两个地方有两个驯鹿种群,欲研究这两处的驯鹿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5.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生物类型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

              传给分解者

              传给下一营养级

              未利用

              小麦

              ——

              ——

              65.5

              10.0

              ( )

              34.5

              小麦蚜虫

              20.0

              5.0

              ( )

              0.5

              2.0

              2.5

              蚜虫天敌

              3.0

              ( )

              ( )

              微量

              ( )


              (1)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        结构。

              (2)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图甲中碳元素是以       形式流入B体内,图中缺少一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            ;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②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                               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生物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           来实现的。

              ③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见上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调查发现,小麦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65%,使用杀虫剂之后,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和70%,小麦种群         (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 6.

              调查两相近池塘A、B的物种及种群数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塘内的物种相同,池塘A、B比较:从物种丰富度角度分析,结论是__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池塘A中的7种生物间存在食物关系且分属于四个营养级,则最高营养级最可能是物种________;池塘B中的优势种___________。

              (3)若池塘B中的5以7为食物,则5和7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池塘A中鱼的习性发现,4和7生活在水的上层,6生活在中层,2和4生活在底层,这种分布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能够更好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次性排入池塘B大量污水,导致多种生物死亡,该池塘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群落

              A

              B

              C

              D

              植物种类

              150

              121

              69

              0

              有机碳储

              量(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8.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 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类群

              第一

              营养级

              第二

              营养级

              第三

              营养级

              第四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

              固定的能量(kJ)

               

              140.0

              16.1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填字母)。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中的能量。

              (3)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_____(填甲、乙、丙、丁)利用阳光的能力提高,固定的CO2量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更强,原因是____。

              (4)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时,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1 m。若调查的是森林植物类群丰富度,样方面积应当_____。

            • 9.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度

              (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19

              19

              28

              10~20

              0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92

              92

              71

              10~20

              9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格中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最高。

            • 10.

              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

              +

              +

              +

              +

              B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和所拥有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