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km)

              材料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______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______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请举一例)

            • 2.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有无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 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请根据表格问答下列问题: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_______作用。

            • 4.

              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A.
              B.
              C.
              D.
            • 5.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是: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请回答:


                (1)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丙瓶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增多。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③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

              ④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中,将烧杯、广口瓶等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②中,“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培养基。

              (3)在步骤④中,________号瓶中的牛奶变成酸奶,这说明制作酸奶需要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

            • 7.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实验说明哪一个环境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_________完成;蚯蚓的运动依靠________________完成。

            • 8.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宝龙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较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3)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见上),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
            • 9.

              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如下图所示:

              (1)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斯德将烧瓶的瓶颈设计成“S”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断瓶颈,培养液中很快就长满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打断瓶颈,而是不断的摇动鹅颈烧瓶,烧瓶内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步实验说明:                                                         第二步(打断瓶颈)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为0.03毫克/毫升、0.05毫克/毫升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03毫克/毫升、0.01毫克/毫升的烟焦油溶液中。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05毫克/毫升、0.03毫克/毫升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___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4)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因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5)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